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c.研究人類的文化,可以發現其中有許多偶然性。d.從歷史事實上,可以看到文化藝術的產生有其必然性。[點撥]概括一段文字的中心內容,也可以先歸納每個句子的句意,然后歸納內容要點。這段文字第①句述說中國古代古琴和吹打樂與社火的關系。第②句說明古琴和吹打樂產生的偶然性。第③句用“但”字一轉說明古琴與士、吹打樂與社火的協調性,古琴與吹打樂不能互換位置。第④句一反一正說明文化藝術產生有其“自然”的一面。d項高度概括了全段四句的意思,a項所說的意思在原文中沒有顯現;b、c兩項均從不同的角度以次要內容充當主要內容。案例探究使用指導一、使用指導本欄目圍繞知識重點,從“客觀選擇”到“主觀表述”的不同類型設置了三個案例,并承接前一個欄目引出的問題進行探討,解答部分主要是分析不同類型試題的具體解題思路,使用時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討論之上。二、案例探究 [案例1] XX年春季高考卷第21題(引文見附錄)下列對原文理解,正確的兩項是a.本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證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麗江。b.洛克是為了“把靈魂融入這方水土”而來到麗江的。c.對“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發現”的觀點,本文作者是贊同的。d.本文認為,“香格里拉發現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確是被洛克第一個發現的。 e.香格里拉在漢語中的意思是“世外桃源”。[解題思路]本題的解答應立足于把握全文大意,整體分析理解文章。a項明顯和作者寫作主旨不符。作者主張“讓香格里拉發現自己”,即把香格里拉當成主體,讓香格里拉認清自己是否是一個美好而真實的存在。b項的錯誤在于,洛克來到麗江的初衷并不是“把靈魂融入這方水土”,而是“采集植物標本”,是“這一主水土立刻迷住了他”。c項所說萊亞諾的觀點。是被用來類比證明“讓香格里拉發現自己”的,它作為論據材料,當然是作者贊同的。d項說法“香格里拉的確是被洛克第一個發現的”,作者在第三段有明確的否定。e項結合第一段來看,“香格里拉”是一個真實的地方,它就在“中國滇西北一帶”,可以證明e項的推斷是正確的。[參考答案]ce[評點與探究] 本題主要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本題題型為選擇題,這種題型既可以是純粹的“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也可以與其他考點內容相結合。在高考中以選擇題出現時,通常都與其他內容相結合,并且常常是多項選擇題,因此解答有一定的難度。解答這種類型的試題,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把握全文大意。如本題a項,就必須在了解全文的大意的基礎上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二是要抓住全文的關鍵語句。本題的幾個選項,基本上在關鍵語句處設題。三是仔細分析各選擇項。分析各選擇項時可直接與原文進行比較,以利于快速作出判斷。 [案例2] 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20題(引文見附錄)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別家鄉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