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答案] ①社會重心轉移,文化處于低谷;②文化自身孱弱,作者不能自持;③文壇缺少正當的批評;④作品缺乏感染力。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8題。中國戲劇,可用三句話綜括指出其特點,即是:動作舞蹈化,語言音樂化,布置圖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謂人生之藝術化。戲劇本求將人生搬上舞臺,但有假戲真做與真戲假做之別。世界即舞臺,人生即戲劇,但若把真實人生搬上舞臺演出,則為真戲假做。但京劇則是把人生藝術化了而在舞臺上去演,因此是假戲真做。也可以說中國京劇中之人生比真實人生更有意義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文學不應有隔,但從中國戲劇來說,正是相反。中國戲劇之長處,正在其與真實人生有隔。西方戲劇求逼真,說白動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戲劇與人生不隔。但中國戲劇則只是游戲三味。即如繪畫,西方也求逼真,要畫真,因此連陰影也畫上。中國畫則是抽離現實,得其大意,重在神韻,在意境,使是上乘作品。中國人作畫也稱“戲筆”,便是這意義,中國京劇也如作畫般,亦要抽離不逼真,至少在這點上,中國京劇已是獲得了中國藝術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西方宗教是空靈的,也是抽離現實的,因此有他們逼真戲劇文學來調劑。中國人自幼讀經,所講全是嚴肅的人生道理,這些全是現實的,因此要有空靈的文學作調劑。不論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張終還有一弛。如果說母親是慈祥可愛,而父親是嚴肅可畏的,則西方宗教是母親,文學戲劇是父親;在中國,儒家道德倫理是父親,而文學藝術是慈母。中國京劇為要抽離現實,故把人生事象來繪畫化、舞蹈化和音樂化。因此中國人對人生太認真了,故而有戲劇教人輕松,教人解脫。我們不能說中國京劇不如西方話劇之逼真,這在整個文化體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別的地位與意義。7.根據上下文,用你自己的語言說說“中國藝術共同的精神”是什么?(不超過25字) [解析]本題要求對“中國藝術共同的精神”的內容作一歸納。關鍵是要抓住本段話中的重要句子“中國畫則是……之所在。”[答案]不求逼真,得其大意,重在神韻,體現意境。8.文章末一句說到,中西方戲劇“在整個文化體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別的地位與意義”,結合全文,請分別說明中國京劇的地位、意義和西方話劇的地位、意義。 [解析]解答本題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回答兩方面問題:地位和意義,兩者缺一不可。[答案]中國京劇的地位和意義是調劑嚴肅人生的手段,教人放松解脫;西方話劇的地位和意義是代表著倫理道德,教人嚴肅敬畏。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9—10題。長城就自身價值來說,原有“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的戰略防御設施。由于視角和價值取向的差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的心目中的長城所象征的底蘊并不那么一致是十分自然的。長城成為中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是現代的事。這是中華民族處于最危險的時刻,舉國上下高唱“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同仇敵愾浴血抗戰中提煉鍛鑄的象征。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世代傳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長城列為世界重點文物,宇航員遙觀地球所能辨識的人工構筑物的報導,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則產生了另一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