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備考創新訓練
(一)自然科學類一、閱讀下面短文,回答1—4題。有人認為,現在能通過基因修飾或改造延長線蟲的壽命,那就有可能通過同樣的方式讓人類長壽。但是,更多的專業人員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懷疑。因為,線蟲與人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機制有極大的差別。線蟲只是由大約1000個細胞組成的不到1毫米大小的微小生物。而且它們的細胞沒有一個是可以分裂的。此外,人到老年會得各種各樣的老年病或頑癥,如糖尿病、癌癥、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氏癥)。但對線蟲和果蠅這類低等生物的研究發現,它們到老年時不會得這些嚴重疾病,而且沒有骨骼病,更沒有骨質疏松癥。因此,有專業人士認為,線蟲不是抗衰老研究的理想對象。既然這樣,為什么要把線蟲當作衰老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呢?研究人員的回答是,由于它們的壽命很短,可以利用它們來使研究更容易一些,結果更快一些。線蟲特殊的生物特性意味著它的壽命具有自然的伸縮性,而且對衰老具有巨大的潛藏的耐受力。比如,當食物稀少時,它會自動進入特殊的冬眠期。在此期間它們停止進食、發育和運動,并且長出一個厚厚的保護性外殼。這樣,它們的衰老也就極大地延遲,能夠生存70天。這種自然的耐受艱苦環境的潛能使它們比起一般只生存20天的壽命來,超出3—3.5倍。研究發現,可以對線蟲的稱為“時鐘”的一類家族基因中的任何一種基因進行調整,由此可以使線蟲多活60%的時間。但是,基因突變后的線蟲存在著嚴重的生命質量問題。它們在發育、呼吸、游動、進食、排便等方面都比一般線蟲更為緩慢,而且它們幾乎總是昏睡,很少有繁殖能力。如果改變我們的某種長壽基因,使我們能活到120歲,但卻像線蟲那樣過著一種沒有生命質量的生活,更享受不了生活的樂趣,比如,到25歲才青春期的發育、對異性沒有愛的欲望和需求、不能運動、不能娛樂,我們還需要這樣的長壽嗎?另一種實驗動物——小鼠壽命的研究對我們作了另一種角度的啟示,這種動物至少是脊柱的,也因此比較接近于人,但結果卻完全不一樣。研究發現,小鼠的長壽基因較少,也沒有在線蟲和果蠅身上所看到的那些長壽但生命質量低下的現象。當然,小鼠也有所謂的長壽基因,稱為igf—1,它調節著生長激素受體。如果這種基因發生突變,就可以使小鼠的壽命增長80%,但是,如果以此模式來調節人的相似的基因,則是南轅北轍。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對一個人是良藥的對另一個人卻可能是毒品,相似于能使小鼠長壽的基因對人來說剛是可能使人患糖尿病,而且短壽。1.對線蟲不是抗衰老研究理想對象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線蟲的生物學特征和生理機制與人有極大的不同。b.線蟲老年時不會出現人類的各種各樣的老年性病癥。c.線蟲具有一種耐受艱苦環境的自然而巨大的潛能。d.基因突變后線蟲的長壽是以降低生命質量為代價的。解析:線蟲盡管不是理想的抗衰老研究對象,但可以作為研究對象。答案:c2.對“如果以此模式來調節人的相似基因,則是南轅北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采用調節類似小鼠長壽基因的方式,非但不能使人長壽,反而可能誘發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