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文學鑒賞當中,許多問題便很容易理解了,文學鑒賞既不是純粹的還原性閱讀,也不是純粹的評價性閱讀,而是兩種閱讀的先后有序的綜合運用。如果僅有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等,那將不是文學鑒賞,而是現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即以XX年高考題為例,第一卷的第二大題的文言文部分11,16題,略去文言詞語和句子不說,光看16題題干“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便知道這里只是還原性閱讀考查,不涉及鑒賞、評價。但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新情況,就是在現代文題干中也出現“賞析”之類的字眼,這意味著這些題的能力層級已經滲透、上升到e級,加進了文學鑒賞評價的內容,考試說明中的現代文閱讀明確地提出了這樣的考查要求。 那么,如果僅有鑒別、賞析和評說等又如何呢?那將不是中學的文學鑒賞,而有可能是成人的鑒賞或專家的鑒賞,這已超出了中學的文學鑒賞,不必贅述。 由此看來,還原性閱讀和評價性閱讀在文學鑒賞當中是不可缺一的和不可偏廢的。但從根本上說,真正體現鑒賞性質和特點、鑒賞水平和要求的,還是評價性閱讀。因為能力層級e級以下所要求做到的,是文學鑒賞的一個基礎性的組成部分,或者說是文學鑒賞的必要準備或過渡,但理應屬于一般性的閱讀要求,不是文學鑒賞的特有的要求,只有評價性閱讀才是文學鑒賞的“人無我有”的要求。評價性閱讀正是文學鑒賞教學和文學鑒賞測試的重點所在,也是它們的難點所在。 由此可以總結一下文學鑒賞試題的幾大特點:第一,綜合性,即文學鑒賞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認知、感受、評價的心理意識活動,高考所考查的既有還原性閱讀,又有評價性閱讀,能力層級的a級到e級的考查都在它的“管轄”范圍之內;第二,基礎性,即考查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不光評價性閱讀不作成人式和專家式的過高要求,而且混合了還原性閱讀,以此作為鑒賞的基礎;第三,序級性,即往往從還原性閱讀開始,過渡到評價性閱讀,形成一個由低向高的能級梯度,包含了從a級到e級的低中高層級的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其中評價性閱讀的難度明顯高于還原性閱讀(當然也有例外);第四,審美性,即文學鑒賞以審美感受、審美認知、審美理解和審美聯想等為主要內容,而我們的高考鑒賞評價則以藝術性、審美性為核心,具體化為考查對作品思想內容的審美性把握,對作品藝術手法、審美功效的體認、推斷、評說,以及鑒賞的遷移性運用發揮。綜觀幾年來的高考文學鑒賞題、評價題,在還原性閱讀和評價性閱讀之外,還可以總結出一原理性鑒賞閱讀方法即聯想性閱讀,以此作為前二者的補充,三者鼎足而立,庶幾穩妥地完成對高考文學鑒賞題的規律的解析。 聯想和想像是文學鑒賞的主要心理活動之一,是形象思維的富有特征性的表現,是進行鑒賞活動不可或缺的。所謂聯想性閱讀.也可稱為遷移性閱讀,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主文本為基礎,將習得的能力、方法向其他文本遷移、運用,或以對其他文本的解讀來印證對主文本的解讀的成敗利鈍,通過同中察異.或異中察同,來探因尋果,獲識益智;另一種情況是以文本為基礎,通過溝通讀者自身經歷,聯想生活現象,感悟人世道理,來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實現文學的社會功能。前者是狹義性的純閱讀聯想,后者是廣義性的體驗性聯想。聯想性閱讀符合高考文學鑒賞的設題、解題的規律,高考題中與聯想性閱讀有關的鑒賞題也不在少數,但無非兩種類型,正如上文所言,一是從主文本生發對其他多篇文本的解讀.一是考查感悟生活事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