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12.參照關于“第二點錯誤認識”的表述,概括說明第一點錯誤認識是什么。(回答不得超過40字,注意語句的連貫)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能力,側重考核對段意的概括。根據“第二點錯誤認識”的表述形式確定答案的語言表達形式為因果句式;開頭的三句話提供了答案的主要信息,指出了第一種錯誤認識的根本原因。[答案] 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語文是工具,日用學習及交流知識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舊式教育那一套(或:沒有認清語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舊式教育那一套)。備課資料匯編一、本考點是近幾年高考試題分析。◆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20題(見前面[案例探究2]),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20題(見前面[案例探究3]),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當然,對這道題的歸納概括,應著眼于全篇。 ◆XX年春季高考卷第21題(見前面[案例探究1]),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題型是選擇題。◆XX年春季高考卷第24題(引文見附錄),這篇散文中,(1)為什么作者認為“世外桃源”的說法意味著對現實的批判?(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緊扣“世外桃源”的字面意思,運用一種簡單的邏輯推理,說明人們心中向往這種美好的地方,實際上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居住的環境不滿意,已明顯地意識到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的確意味著對現實的批判。明白了作者的這種推理過程,由果推因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第二個問題在文中更為明確,作者采用兩種方法對“理想境界”作了解釋,一是用了一個比喻“人們的精神世界能夠做到和那里(香格里拉)的自然風光一樣美麗”來說明,一是對其本質的內容進行詮釋。當然能夠答出后者為最好,如果答出了前者也不能算錯。參考答案:(1)世外桃源的美好引發了人類對自己居住地方的懷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現實的缺陷。(2)人和大自然之間具有和諧一致的關系。歸納:通過近兩年的試題分析,可知考查的內容主要有三點:(1)對整篇文章主旨的概括;(2)對某一段段意的概括;(3)根據一定要求摘取或歸納內容要點。考題類型有選擇題和簡答題兩類,一般以簡答題為主,且有規定的字數限制。指導和訓練時應該側重主觀題型,如果能夠準確歸納內容要點和中心意思,也就能很好地解決同樣內容的選擇題。不同的文章或段落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對其內容要點的歸納,應注意不同的方面。寫人為主的文章,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敘事為主的文章,重點分析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景的文章,注意寫了什么景,特征是什么,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寫人、敘事、寫景的文段中的議論、抒情的語句更為重要,它們往往揭示出文段的要點、文章的主旨。議論型的文段,要著重分析觀點和材料,提出了什么觀點,用了哪些材料來議論。說明型文段,要著重分析說明了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