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評價是: [解析]可從這名字本身以及文意入手去找答案。[答案]追隨著太陽的走向,從日出開始不停地跋涉到日落。永遠向著光明前進(或:永遠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腳步。或:奮其畢生追隨著神圣的目標)(2) [解析]解題時要遵循句式的要求,還要注意內容是“贊詞”,緊扣文章的主旨。[答案]也許在英雄榜上我找不到你們的名字,但你們卻早已成為我心中的英雄,因為正是你們在沙漠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閱讀下文,完成2-4題。向日葵 馮亦代看到外國報刊登載了久已不見的梵·高名畫《向日葵》,以三千九百萬美元的高價,在倫敦拍賣成交,特別是又一次看到原畫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為這是一幅我所鐘愛的畫。當然我永遠不會有可以收藏這幅畫的家財,但這也禁不住我對它的喜歡。如今歸為私人所有,總有種今后不復再能為人們欣賞的遺憾。我雖無緣親見此畫,但我覺得名畫有若美人,美人而有所屬,不免是件憾事。記得自己也曾經有過這幅同名而布局略異的復制品,是抗戰勝利后在上海買的。有天在陜西南路街頭散步,在一家白俄經營的小書店的櫥窗里看到陳列著一幅梵·高名畫的復制品。梵·高是19世紀以來對現代繪畫形成頗有影響的大師,我不懂畫,但我喜歡他的強烈色調,明亮的畫幅上帶著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向日葵》是他的系列名畫,一共畫了七幅,四幅收藏在博物館里,一幅毀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橫濱,這次拍賣的則是留在私人手中的最后兩幅之一。當下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買下了這幅梵·高的精致復制品。我特別喜歡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黃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著黃色的背景,給人的是種凄涼的感覺,似乎是盛宴散后,燈燭未滅的那種空蕩蕩的光景,令人為之心沉。我原是愛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們緩緩轉向陽光,灑著露珠,是那樣的楚楚可憐亦復可愛。如今得了這幅畫便把它裝上鏡框,掛在寓所餐室里。向日葵襯在一片明亮亮的黃色陽光里,掛在漆成墨綠色的墻壁上,宛如婷婷佇立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特別怡目,但又顯得孤清。每天我就這樣坐在這幅畫的對面,看到了歡欣,也嘗到了寂寞。以后我讀了歐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關于梵·高短暫一生的傳記。他只活了三十七歲,半生在探索色彩的顛狂中生活,最后自殺了。他不善謀生,但在藝術上卻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雖然到死后很多年,才為人們所承認。我讀了這本書,為他執著的生涯所感動,因此更寶貴他那畫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畫為什么一半歡欣、一半寂寞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