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3、作者在“中庭”欣賞到的美景是“ ”。4、全文以“ ”為線索,依據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 圖,創設了一種清冷皎潔的意境,表達了作者 心境。5、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6、本文是作者蘇軾貶官后,在黃州期間寫的,請寫出他黃州期間所寫的詩句中兩句:7、你是如何理解“閑人”的含義?參考答案:1、考慮,想到,睡,只2、哪夜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松柏?3、庭下積水空明,水中……影也。4、月光,曠達。5、一層:(1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二層(2—4句):庭院散步,觀月賞景;三層(后三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6、誰言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的《浣溪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的《赤壁賦》7、自喻閑人,曠達,排遣被貶之情。(五)閑情記趣(1)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2)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3)于土墻由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1、在文中找出“秋毫”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近義詞是__,反義詞__。2、文中最能概括敘事中心的詞是___。3、為文中寫的幾件事各一個標題,每標題不超過四個字。(1)______(2)_____4、文章層次劃分正確的一組是:a、(1)/(2)(3)/(4) b、(1)/(2)(3)(4)c、(1)/(2)/(3)(4) d、(1)(2)/(3)(4)5、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講究相似性。“蚊”與“鶴”一小一大,一丑一美,二者怎能相比呢?請你說說你的看法。6、作者想象豐富,能從平常事物中明察到不尋常的“物外之趣”。“余”把下面的事物想象成什么?(1)蚊___(2)叢草____(3)夏蚊成雷_____(4)土礫____(5)蚊帳中沖煙而飛鳴______。參考答案:1、藐小之物,龐大之物2、時有物外之趣3、青云白鶴,土墻之樂,4、b5、“蚊”與“鶴”成群在空飛舞的情景有相似之處,這種比喻表現了作者獨特的想像力。6、鶴,樹林,群鶴舞空,丘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