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二十五) 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極快,國外巨型機可達每秒幾億次。氣象中的“日預報”,如用手搖計算機或電動計算機要幾星期,而一般中型電子計算機只需幾分鐘。當今世界科學發展日新月異,許多尖端項目對計算機精確度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例如導彈軌跡的計算,就絕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因為計算機的每一個微小的錯誤,都致使導彈遠離目標。這些計算如用人工的話,不但慢,而且很容易出錯。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難題。一般計算機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十幾位;而計算尺只能估算出三位有效數字;算盤只有十三檔,兩個五位數相乘就不能計算。電子計算機還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它能聽人們的“吩咐”,模仿人腦的部分功能。用計算機下棋已成為事實。 概括本文的主旨? 解析:本題重在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概括歸納能力。根據概括主旨的“四點”,解答本題宜從說明過程入手。從本段的說明過程看,是在依次說明電子計算機的好處,并且是并列地逐一說明,因此可逐條歸納,再概括出主旨來,這樣本段的主旨應是:說明電子計算機具有計算速度極快,計算精確、有貯存和判斷能力等優點。
(二十六)人類語言采用聲音作為手段,而不采用手勢或圖畫,也不是偶然的。人類的視覺最發達,可是語言訴之于聽覺。這是因為一切依賴視覺的手段,要發揮作用,離不開光線,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礙的地方也不成,聲音則白天黑夜都可以發揮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礙。手勢之類,距離大了看不清,聲音的有效距離大得多。打手勢或者畫畫兒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時做別的事,說話用嘴,可以一邊說話,一邊兒勞動。論快慢,打手勢趕不上說話,畫畫兒更趕不上。聲音惟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穩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會的交際中,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圖形來補充的。總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聲音作為手段,人類語言才得到前程萬里的發展。 用“ ”大文中畫出中心句。 解析:此題讓找中心句,實際上是考對主旨的概括。有的說明文段可以直接找到反映本段主旨的句子,雖然不需要自己再概括,但要準確分辨這樣的句子也不容易。這樣的題宜從抓本質特征入手,把握結構,尋找要點,從而作出判斷。本段的結構是“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開頭和結尾都是總括句。哪一句才是中心句呢?顯然結尾處是在說前景,不能反映全段的內容。這樣中心句就非首句莫屬了。
(二十七)殼是烏龜的“盔甲”,蝸牛身上背著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它們的“盔甲”。雖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戰士身上的甲胄、現代軍隊的裝備的防彈服一樣,都是保護自身的。 我們人類和萬物能夠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護著呢?地球的表面有幾百千米的大氣層,阻擋著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絕大多數的流星還未到地面就已燒光,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稱之為“盔甲”還不夠。真正稱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卻是在大氣層中濃度只有十萬分之一的臭氧層。 臭氧的分子是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o3),是一種無色、具有刺激味的氣體,重量為空氣的1.72倍,具有強烈的氧化特性,是氧氣的一種不穩定的形式。在離地表15---50千米的大氣平流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20----30千米的高處濃度最高,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臭氧層”。如果把大氣中所有的臭氧全部集中起來,覆蓋在地球表面也不過形成只有3毫米厚的一個層。臭氧雖很稀少,但它能有效地吸收對生物有害物質的紫外線uv---c和uv—b,而對生物無害的紫外線uv—a卻一點也不吸收,全部讓其達到地表。正是由于臭氧層具有這種特殊的本領,才使地球“穿”上了一層看不見的“盔甲”,構成了對付紫外線的天然屏障。 然而,對人類和生物至關重要的地球的“盔甲”,現在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活動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乘著上升氣流鉆入高空工,與臭氧發生作用,使大氣中的臭氧正在減少。衛星監測表明,從1969----1986年,北緯300----600,大氣中臭氧減少了1.7---3%,中國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冬季臭氧損失約6.2%。要知道,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紫外線輻射就增強2%。保護臭氧層,這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下面是對這篇文章中心內容的概括,選出正確的一項是(c ) a、本文說明了臭氧層遭到破壞的原因及保護臭氧層的重要性。 b、本文介紹了臭氧層的有關知識及如何保護臭氧層的問題。 c、本文說明了臭氧層的有關知識及臭氧層遭到破壞的情況,并強調保護臭氧層的重要性。 d、本文說明了臭氧層的有關知識及強調了保護臭氧層的重要性。 給本文選一個標題( d ) a、臭氧層b、地球的保護層c、“盔甲”d、地球的“盔甲” 10、快速篩選文中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