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38. 2、幾種誤答現象1、 將表達方式與說明方法混在一起;2、 將表達方式與描寫方法混在一起;3、 將表達方式與修辭方法混在一起;4、 將說明方法與描寫方法和修辭和寫法混同。(二)說明文閱讀的分項講解1、說明對象 說明文按照說明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種。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一個個具體的實體事物,是可見可感的。這類說明文的說明對象一般從文章的標題即可看出。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事理說明文往往是通過一些人、事、物的觀察分析來說明事物的成因、規(guī)律及意義等,這類說明文標題并未標明說明對象,說明的對象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判斷。如《萬柴千紅的花》一文,它的說明對象不是各種各樣的花,而是花兒呈各種顏色的原因。 判斷說明對象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以偏概全,以點代面,常常使所判斷的說明對象的范圍比實際的說明對象范圍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若不明確該文的說明內容就會認為該的說明對象是“人民英雄”,實際上該文的說明對象則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如何快速以尋找說明對象呢?一是看標題,對文章。即由標題快速推測說明對象,然后迅速瀏覽文章的內容,檢查核實,從而確定說明對象。二是綜合法。即通讀全文,迅速概括出層意,然后綜合各層內容,確定說明對象。(一)遙感衛(wèi)星 ①信息技術革命,是傳達信息技術的更新,是獲取信息手段的突破。獲取人類認識世界的一些深層次關鍵信息是至關重要的。遙感衛(wèi)星就是人類獲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們地面觀察不到的地質斷層,代替人們勘察無人區(qū)內的情況,發(fā)現地下的石油、古跡。 ②我國寶成鐵路自建成以來,長期被滑坡、塌方災難困擾。長期以來,鐵道專家一直找不到內在原因,只能年復一年的在災害與維修的怪圈中折騰。然而在我國發(fā)射的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拍攝的照片上清晰地顯示出,這條鐵路一些地段處于斷層的斷裂帶上,于是鐵路部門立即對此采取了加固地層的措施,才從根本上減少了山體滑坡時事故的發(fā)生。 ③利用遙感衛(wèi)星進行國土普查,是人類獲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徑。例如,我國對于青藏高原等人跡罕至、自然條件惡劣之地進行普查,遙感衛(wèi)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蓋面積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時間就可以完成解譯判讀工作;如用飛機航拍,則需30人用幾個月;如用人工則需幾年。 ④我國石沒地質隊員在對柴達木盆地“伊克雅烏汝”油氣構造進行調查時,26人苦戰(zhàn)4個月,才測出568個點,以此繪制成五萬分之一的地質圖;而衛(wèi)星僅用一張照片就把情況看清,不發(fā)現了地面測量中無法發(fā)現的斷層構造。 ⑤我國考古工作者還利用遙感衛(wèi)星圖片,發(fā)現了一批古代遺跡。比如內蒙古昭烏達盟附近的一座被黃沙深埋的古城,在遙感衛(wèi)星照片上被發(fā)現,并確認是元朝忽必烈為其女兒魯國大長公主興建的應昌古城。 1、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解析:此題是考查學生快速尋找說明對象的能力。命題人通過五個段落來檢測學生的判斷能力。第一段中一個明顯的概念是“遙感衛(wèi)星”,由此去檢查后面的幾段落,會發(fā)現第二段、第四段雖從實例出發(fā),可仍有一個共同的話題是在談“遙感衛(wèi)星”的運用問題,第三段第五段更明確地運用“利用遙感衛(wèi)星”、“還利用遙感衛(wèi)星”等詞句來表達,可知這五個段落說明的共同對象是“遙感衛(wèi)星”。可見,要尋找篩選說明對象,需要快速分辨各個段落中所說明的共同問題,這樣才能,找得快,找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