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二十二)現在的書,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大到原來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回巴黎。 縮微圖書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萬種每種15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的總重量大約有5噸,而縮微以后的膠片只有15公斤。 科學在發展,書也在不斷地演變,它以越來越豐富的營養哺育著勤奮學習的人們。 下列哪一句加點的詞語刪掉后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a、現在的書,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 b、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資料縮拍到膠片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 c、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 d、如果把一萬種每種15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的總重量大約有5噸,…… 解析:此題是從“范圍”的角度來考查對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的理解。a項中“有的”說明不是全部,b項中“一般”也說明不是全部或特殊,有的可能不止,有可能不到:d項中“大約”說明5噸不是確數,這三項中加點詞都不能刪去,否則就會出現不準確或不嚴密的情況。而c項的“其實”指明實際情況,去掉并不影響句意的準確性。故本題應選c項。
(二十三)說起赤道氣候,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暑氣蒸人,大雨滂沱。因為這個地區是地球上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其實,赤道地區也有冬天,氣溫也有明顯下降,一些樹木也一樣落葉。 每年6月至9月,是赤道地區的冬季,晝短夜長,久陰不晴,氣溫涼爽。有些樹木紛紛落葉,人們穿著襯衣掃落葉,待到它們再長出新芽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有趣的是,在同一個院子里,一邊是葉落枝禿,冷冷清清;另一邊卻是花繁葉茂,生機勃勃。高大的刺槐,只剩枝丫,而身旁的芒果樹、油樹和夜來香卻正綻放揚花,散發出一陣陣沁人肺腑的芳香。那邊在掃落葉,燒荒草,這邊依然是“綠葉成蔭子滿枝”,木瓜、香蕉、黃色、綠色,層層疊疊。 更有趣的是,在這一季節里一些樹落葉和發芽同步進行。比如八角茴香樹,樹冠如蓋,葉如巴掌大小,隨著黃葉飄零,新芽已開始綻出。葉黃、葉落、發芽、成葉、前后僅兩個星期。細心觀察會發現,八角茴香樹的落葉不在冬季之始而在冬季之尾,每當它的葉子變黃飄落時就預示著冬天結束了,隨之而來是氣溫明顯升高,故人們又稱為報春樹。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這個地區是地球上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地球上”限定了距離太陽最近的空間位置,如去掉就不準。 2、氣溫也明顯下降,一些樹木也一樣落葉。“一些”說明“一樣落葉”的只是部分樹木,并非全部,如去掉,與實際情況不符,不準確。 3、葉黃、葉落,發芽、成葉,前后僅兩個星期。“僅”強調時間之短,去掉后,不能表達出這一意思。 4、更有趣的是,在這一季節里一些樹落葉和發芽同步進行。“更”與前文“有趣的是”相關聯,強調了有趣的程度。 8、理解說明文中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說明文的種類很多,為突出說明事物的特點,在說明過程中常常兼有記敘、描寫和抒情等表達方式。在閱讀說明文時要弄清說明過程中的記敘、議論、描寫和抒情的特點與作用,理解分析說明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也是閱讀說明文的一個難點。 近幾年的中考中,命題者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命題:一是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對說明事物所起的作用。說明文中的記敘一般只用概敘,是為說明事物服務的;說明文中的描寫只是為了使被說明的事物更形象、更具體、便于人們了解,這種描寫不僅要生動、形象,還要必須準確,不能夸大或縮小;說明文中的議論是對被說明事物的本質規律的科學概括,它不必引經據典地加以論證或深入闡述;說明文中的抒情僅僅是為了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感情,不必進行過多的聯想和作情景的渲染。只有了解說明文中不同表達方式的不同作用,才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分析。二是說明語言的生動和平實。說明語言除了準確外,還具有生動平實的特點,這一特點又是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來體現的。一般說來,說明文中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運用得多,語言也就生動一些,表達方式運用得少,語言就平實一些。閱讀說明文時,應該緊扣這些特點來分析不同表達方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