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二十三)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有一艘船在海洋上航行,船上的人發(fā)現(xiàn)前方閃爍著亮光,好似點點燈光,是什么港口到了嗎?輪船繼續(xù)向前駛?cè)ィ瑓s找不到陸地的痕跡,只有一片令人目眩的亮光,在茫茫的海洋上閃爍著。站在高處向四周暸望的海員們驚奇地叫起來,大海開花了! 光茫四射的海面,閃閃爍爍,水上的游魚,環(huán)上一圈神秘的光暈,十分動人,風車似的光輪不停地轉(zhuǎn)動,把大海映得時明時暗,絢麗異常。 是誰把黑暗的大海照亮?是誰向大海撒下美麗的光環(huán)?這是千百萬海洋里的“小主人”-----浮游生物帶來的美景,人們稱為“海里開花”或“海花”,科學上叫做“海發(fā)光”。 在許許多多的浮游生物當中,有一些具有發(fā)光的本領,像夜光蟲、多甲藻等就能發(fā)出微弱的亮光。平時亮光不易被人眼察覺,但當它們大量繁殖起來,并且受到外界刺激時(如船尾螺旋槳的攪動,大型動物的跳游,特別是海浪把海水沖上礁石),它們就要大放光明了,海面上頓時就光點閃閃,火花四射。 有些長度在1厘米以上的海洋動物,如水母、大群體的火體蟲,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也能發(fā)光。又因為它們發(fā)光時間不等,此起彼伏,形成鮮明的明暗相間的光條紋,煞是好看。 試分析說明第一段中所運用的表達方式 解析:此題是考查學生對說明文中不同表達方式運用的理解分析。第一段中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話寫人們發(fā)現(xiàn)海上的亮光,第二句話承接前句的疑問,亮光不是來自陸地,而是來自海上,第三句描寫海員們看了亮光是“大海開花了”。綜合這三句話的內(nèi)容可以得出:一二句運用了記敘,第三句運用的是描寫。 本文語言屬平實說明還是生動說明? 解析:此題是考查學生對說明語言的生動和平實的判斷。在說明文中,如果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得越多,語言就越生動。反之,語言就較平實。本文的語言屬生動說明。因為從全文看,只有第四、五自然段用的是說明的表達方式,而且這兩段中還兼帶有描寫和抒情,其余段落基本上是記敘、描寫和抒情。
(二十四)蜻蜓被譽為昆蟲里的“飛行之王”。在悶熱的夏季,暴雨將至或驟雨初歇,晴蜓常常三五成群地在空中飛舞。它好像一架飛機。而飛行技巧卻遠遠在飛機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飛行。它能微微地抖動翅膀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zhuǎn)彎。它能懸在空中不移動位置,這時它的翅膀尖每秒鐘要揮動30----50次,作長8字形運動。就這一手,大多數(shù)以飛翔著稱的鳥類也望塵莫及。它可以長途飛行,一小時飛一百三四十里而不著陸,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個尖尖的枝梢上,瞬間又飛得無影無蹤,唐詩中“晴蜓飛上玉搔頭”,生動地描寫了這種特技表演。 1、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正確的選項是( bc ) a、記敘; b、描寫 c、說明 d、議論 e、抒情 2、本段說明的語言屬于( b ) a、平實說明 b、生動說明 9、根據(jù)主旨抓“四點” 無論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都要首先弄清說明對象及其特征,弄清了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只有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才能對說明的事物有全面整體的認識。概括說明文的主旨一般抓“四點”。 1、從標題入。說明文的題目有的是說明的主要事件(如《向沙漠進軍》、《蘇州園林》等),有的用設問形式表明要說明的事物。有的用比喻等修辭形式表明要說的事物。從這些題目入手分析。往往能迅速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和內(nèi)容,以便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 2、從弄清寫作意圖入手。通過對說明材料的分析,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也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 3、從分析事物事理的本質(zhì)入手。分析事物事理的特征本質(zhì),也是歸納說明中心的途徑。 4、從分析說明過程入手。說明的過程是與說明順序分不開的。把握說明過程,也能概括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