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九)南極冰蓋所謂“南極大陸的物資平衡”,說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陸冰蓋的增減。至于冰蓋的增減與我們的關系,可用一悲一喜來概括。 先說喜,現在不僅中國,而且全球都缺淡水。而總量為2700萬立方公里的南極冰蓋,儲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有人估算,這可夠全人類用上75XX年。這樣一說,冰蓋還是越大越好! 再說悲,有人大膽設想過,南極冰蓋一時融化,情景如何,有兩說:一說是全球海平面上升60米,一說是60至90米,其實,不管哪位說對了,都不得了。那將意味著包括紐約倫敦等著名城市要淪為“水晶城”。全球陸地面積將縮小萬平方公里。冰蓋的“支出”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一是表面蒸發,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解,四是快速冰流(即快速崩解)。 本文的說明中心是 。 解析:此題重在考查對全文中心內容的歸納和概括能力。選文共有三段,第一段是總括,第二三段是分說,層次清楚,只需歸納段意,概括出來就行了。第一段提到“一悲一喜”,第二三段則分別說明“喜”和“悲”的具體內容,可見結合第一段就能歸納出中心內容就是:南極大陸冰蓋的增減的一悲一喜(或說“……與我們的關系”)
(十)為什么陸地上的動物沒有比大象更大的?為什么個兒小的溫血動物竟然也和青蛙一樣在嚴寒的季節里要冬眠? 這兩個問題似乎扯不到一塊兒,然而實際上是有關聯的,兩者的連接點是幾何學。 早在17世紀中葉,伽利略就發現,動物的長度和它的皮膚面積、身體重量成一定的比例。當動物成長的時候,它的皮膚面積按身體長度成平方增長。而它的重量則按身體長度成立方增長,這就是說,動物生長的時候,它的皮膚面積比身長增加得更快。不言而喻,形體大的動物壓在腳上的重量比形體小的動物大得多。不僅如此,這個身長、皮膚的面積和體重的比率,還直接影響著動物的新陳代謝和熱量消耗的速度。動物個兒越小,皮膚的面積相對來說就戛大,它們的新陳代謝和熱量散發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小動物在嚴冬里不得不采用冬眠的辦法來保持它們的熱量和能量。一般說來,高緯度地區哺乳動物體型要比低緯度地區的大些。比方說,我國東北虎身體要比華南虎雄偉。 不但動物的形體要受幾何學的制約,動物體內的細胞也不例外,個兒小的細胞相對于個兒大的細胞來說,細胞膜的面積要大得多,這樣,在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謝上,小細胞比大細胞迅速有效得多。 生物與幾何學的關系,引起了許多學科的科學家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就是生物幾何學。 1、本文主要說明了的是 生物幾何學 。 2、根據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1)動物形體長度、皮膚面積和體重的關系是什么? 皮膚面積按身體長度成平方增長,身體重量按身體長度成立方增長 。 (2)形體小的動物為什么經不住寒冷? 。形體小、皮膚面積相對較大,新陳代謝和熱量散失要快一些。 (3)我國的東北虎為什么比華南虎雄偉? 東北虎要能耐寒,所以身體體形要雙華南虎雄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