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漢代的教育盛況,建議采用讀書指導法,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復述。同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儒家思想能夠逐漸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講授“漢武帝的‘賢良對策’”一目時,用投影、幻燈或計算機介紹幾組圖片。
圖片一組:孔子、孟子、董仲舒。這幾位都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董仲舒則是西漢人。他們對儒學產生、發展和進一步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圖片二組:秦始皇,漢武帝。雖然毛澤東詩詞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其實,這兩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為是不相同的。秦始皇是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結果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果是弘揚了儒學,發展了文化。兩者目的相同,措施不同,結果不同。
圖片三組: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下令招賢的詔書引文。漢高祖和漢文帝的詔書引文在教材【資料回放】中,漢武帝的詔書引文需要制作,可以從《漢書•武帝紀》等文獻中查找。
案例二:
在講授“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一目時,利用幻燈、投影或計算機介紹幾幅圖片。
圖片一:《春秋繁露》書影。《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重要著作,八十二篇。是董仲舒宣揚春秋大一統思想的重要文獻。
圖片二:教材【學思之窗】的《漢書•董仲舒傳》的關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引文和思考題。注意,引文中的“六經”是指儒家的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和《樂》,秦以后,《樂》經失傳,剩有五經。其中《書》又有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之分。
案例三:
在講授“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一目時,利用幻燈、投影或計算器介紹幾幅圖片。
圖片一:《保存于西安碑林的漢代熹平石經》。從拓片文字上來看,顯然是《易經》部分內容?梢姖h代對儒家經典的重視。拓片字體是隸書,相當精美。
圖片二:《西漢成都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左邊形象較大者為老師,其余為弟子。中國古代繪畫、雕刻等作品往往通過放大比例來突出重要人物,后世的《韓熙載夜宴圖》《步輦圖》等都反映了這種藝術技巧手段。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董仲舒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概述:“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保ā稘h書•董仲舒傳》)談談你對上述觀點的看法,你認為這對我國后世有什么影響?
解題關鍵:看法方面:是西漢封建政治大一統局面對思想文化領域里的需要。影響方面:弘揚了儒家學說,使之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有利于國家的統一發展,阻滯了學術文化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
思路引領:“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出的社會背景,兩千年的儒家思想統治局面和社會作用。
答案提示: ①看法:“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可見當時各種思想學派紛呈,已經發展到不利于封建統治的地步。非常需要從思想方面統一人們的認識,以適合封建大一統局面的需要!爸T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边@就杜絕了百家之說,用儒家思想統一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其中把百家之說稱為“異說”“邪辟之說”是錯誤的,無非是為罷黜百家提供“合法”的理由。其結果的負面作用是西漢剛剛復萌的各種學術思想尚未形成的爭鳴局面就遭到了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的第二次扼殺。②對后世的影響:正面有使儒家思想成為我國正統思想,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國歷史的發展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影響極其深遠。但是,它的負面作用在封建社會后期日益明顯,固步自封,因循守舊,阻滯了學術思想的發展,阻礙了科技文明的進步,導致中國近代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