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有:一、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準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顧炎武也激烈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qū)別,認為,保衛(wèi)一家一姓的國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衛(wèi)天下是所有人的事,這段話后來被后人提煉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民關心國家大事。王夫之認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從事農業(yè)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經濟上,重視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yè)的傳統(tǒng)思想,指出工商業(yè)和農業(yè)一樣,都是“民生之本”,應該受到保護。顧炎武、王夫之主張文人多研究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反對空談。三、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新思想命題。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主張發(fā)揮孔子的“博學于文,行已有恥”的積極思想,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
(4)對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評價。 教材中也沒有專門的敘述,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思想家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張進行討論,最后引導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tǒng),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制主義,重視手工業(yè)、商業(yè),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這堂課學習內容的重要特點是分析、理解難度高,因此,教師可采用以“導”為主的教學法,講、讀、議結合,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機地聯(lián)系相關原始材料,引導學生理解和分析。同時可采用一些多媒體手段,選播一些圖片、原始文字資料,提高課堂效率。
請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解導言部分的《李贄故居圖》和李贄生平情況介紹。然后老師問,學生討論,抓住李贄一生“年少時的求學,中年時的做官,晚年時的入獄”這樣一條線索,從中概括出“正直清廉、離經叛道”是其性格特征的真實寫照。在此基礎上,教師導入新課。
關于第一目“‘離經叛道’的李贄”的教學。教師可圍繞這一子目預先設計這么一些討論題:①李贄是號稱“離經叛道”的思想家,其“離經叛道”的表現有哪些呢?②體現李贄思想的著作有哪些?③你怎么看待李贄的思想?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本目教材內容,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動眼、動筆、動腦三管齊下,在教材中圈出關鍵語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完教材后,先講清一些歷史名詞、引文的意思,掃除學生閱讀上的障礙和其他方面的疑問,然后師生合作,分別找出三個思考題的答案。
第二目“三大進步思想家”。教學思路可仿照上一子目進行處理。在這里特別強調本子目所提供的三幅人像插圖和兩段資料回放。課堂教學中利用得好,不僅有助于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教師通過三幅人像圖的講解,使學生搞清了三位進步思想家的生活背景、生活經歷,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他們形成進步思想的原因。引導學生掌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的由來及其含義,能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