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是愛學習的孩子嗎?大自然中的每一個景象,每一種事物,都好像在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語言嗎?出示課題:大自然的語言
指導學習生字“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按照音節把課文讀準確)
2.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本節課的生字朋友,并劃下和它連著的詞語)
3.檢查生字讀音:小組之間互相讀一讀,指名讀,自愿讀,領讀。
4.指名讀課后的詞語。
5.這回大家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快試一試吧。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小組一起學習喜歡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學習匯報,搶答。(自愿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見嗎?說一說你的識字方法。
三、指導寫字:
1、先觀察,說說寫這些字時注意什么。師個別指導。
2、先描一個,再寫一個。
四、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讀課文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從而了解一些自然現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課文,從讀中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教學難點:學生對有些自然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指導較難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
二、指導學生朗讀:
1.學讀第一節。
(1)看書中的圖片。體會著讀一讀。
(2)小組討論:通過看插圖,你發現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齊讀第一節。
2.學讀第二節----第四節
(1)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2)思考: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3)指名回答,書上是怎么說的,請你讀一讀。
(4)簡介:三葉蟲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兩億多年以前已絕滅。
可是現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這是在告訴人們什么?
討論:通過學習這一節,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例子?(結合生活實際舉例)
(5)列舉樹的年輪與年齡,幫助學生理解。
(6)齊讀二至四節。
3.學讀第五節。
(1)指名讀第五節。
(2)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太奇妙了,我們怎么才能發現它的語言、讀懂它的語言呢?
(3)讀詞語 “妙不可言”“粗心大意”、“永遠”。
(3)范讀第五節,必讀。
(4)總結:不愛學習,總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語言;粗心大意永遠也看不見大自然的語言;只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善于觀察的人,才能發現大自然更多的“語言”,探索更多的奧秘。
(5)自由讀全文
4、口頭練習:
1) 水里游動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2)魚鱗上的一個個圈圈,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3)喜馬拉雅山上的“三葉蟲”化石,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三、完成課后練習,用“告訴”說一句話
四、擴展活動:開展一個“考考你”的知道競賽活動:
請同學說大自然中的現象,請其他同學說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什么?
生說:看到螞蟻搬家。
生答: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說:青蛙冬眠后醒了。
生答:這是大自然的語言,告訴人們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生說:看到楓葉紅了。
生答:就知道秋天已經來到了。
說一說,畫一畫,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