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全冊教案
展示幾幅美麗的家鄉
分小節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1、學生在文中圈畫生字,讀一讀。2、同桌對讀,互相正音。3、交流:那個字最難記?給小朋友們提個醒。4、標記自然段每個家鄉的特點從哪里可以看出?a、 指名讀。b、 濤濤的家鄉在哪?有什么特點?c、山山、青青、平平,京京畫的家鄉里都有些什么?d、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展示課文中的插圖)
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自學能力。比賽讀,評選"朗讀高手"。指導學生背誦
拓展
升華
畫自己的家鄉,介紹自己的家鄉。
板書設計
24畫家鄉
海邊 濤濤
山里 山山
平原 平平
草原 青青
城市 京京課后反思:《畫家鄉》一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為內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
從課前談話引出“家鄉”,讓孩子們感受自己家鄉“張格莊”的美好,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從家鄉導入,原意是想從身邊導入,激發學生情感,并帶著這種情感進入學習,但從實踐操作來看,這一環節效果不是很好。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重點學習“寬”、“蝦”、“腳”、“撿”、“貝”、“殼”6個生字。學習生字時,我創設過關游戲,讓學生先讀準字音,再讀詞語,再讀通課文,最后走進課文。生字教學到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這節課重點學習6個生字,這6個生字貫穿讀文,讀句的各個環節。在課中操中也有所體現。為了讓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鞏固生字,編排課中操,正好是課文5位小朋友的家鄉,以一問一答式展開。但課中操的內容有點長,我讓學生邊拍手邊讀了2遍,有些疲勞,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時候,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出現,可能會更好。
在研讀課文時,讓學生讀準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讀好大海的“寬”,記住“寬”字,用一句話把“寬”字的形和義結合在一起。(把看見的東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連水草都在內。)除了“寬”字講解比較仔細,還有“撿”字,做做動作,“提手旁”和手有關,這一只張開的手就像“撿”。說一說用手撿過什么?聯系生活說話。像“貝”字教學,露出的“撇”和“點”,就是貝殼的小觸角,讓孩子感受貝殼的美麗,學寫“貝”字,從而注意起“貝”字的寫法。貝殼的觸角長在什么地方,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義,我自認為形義的結合會讓孩子們容易識記,可是語言的規范還是需要注意的。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低段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在語言、行為上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語文教學允許學生犯錯,但不允許教師犯錯。
一年級《語文》表格式電子備課
課題
24、畫家鄉(復習課)
課時
第二課時
設計
理念
知識與能力:認識12個字,會寫7個字。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體會,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孩子們好好感悟,好好欣賞,使他們從小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材料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