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2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功體驗,激發分析、解決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能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問題。
一、 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甲、乙兩貨車上午8時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時行45km,乙車每時行40km,下午13時兩車途中相遇。
你知道a、b兩地相距多遠?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解題思路。
2教師:如果我們把本題中兩車看成兩個工程隊,把它的行駛速度看成工程隊的工作效率,那么兩車行駛的時間相當于工程隊的什么?(工作時間)兩車行駛的路程相當于工程隊修復的公路。
即可以把本題改為下面的問題。
看看你會解嗎?
課件出示改后的問題:甲、乙兩隊7月25日起從這段路的a、b兩端同時開工,到7月30日(含7月30日)修通這段路,這段路有多少米?
(1)教師:請認真看大屏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然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說一說(45+40)的和表示什么,乘6的積又表示什么。
如果將這條路的長度當成已知條件,兩隊每天修路的米數和同時開工的時間不變,問8月1日前能否修完,又該怎樣解答?
二、分析解決問題課件
出示p31頁例2。
1理解信息
(1)教師:你從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弄清了要求哪些問題;
2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要求8月1日前能否修完,說明與修復的什么有關?(時間)
你有什么辦法來回答這個問題?先獨立思考后再與同桌伙伴商量你的想法是否正確。
(2)匯報。
(3)教師:除通過比較時間來回答問題外,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教師:你理解哪種算法?但兩種算法都要先算什么?(時間)
(4)改問題,再分析解決。
(第32頁算一算)
如果按計劃修完這段路,甲隊比乙隊多修了多少米?你能回答嗎?
先獨立思考,再列出算式。
對可能出現的解題思路作分析。
45×7-40×7(45-40)×7
你能說一說每個算式的解題思路嗎?
你理解了這兩種解題思路了嗎?喜歡哪一種?為什么?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5)加深對問題的分析。
教師:解決例2的問題,你是怎樣想例2的第2問呢?
所以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有時不止用一種方法,在多種解法中,你應該盡量用什么方法解決呢?(用自己理解的、更簡便的方法解決)
三、課堂活動
1先獨立思考解答,再同桌交流。
第33頁課堂活動第2題。
2獨立完成作業第35頁5,6,7,8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那些體會?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人的速度和×時間=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并且本節課是利用類似于由這類數量關系推出“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兩人的速度和=時間”的數量關系來解決的簡單實際問題。但是不管是求所行路程還是求類似于所行時間的問題,雖然事件不同,數量名稱不同,但數量之間的關系相同都是行程問題的數量關系。上節課學生掌握的有關知識,可以直接用于本節課的學習。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從學生原有知識入手展開對新知識的研討,通過舊知識和新知識的轉化比較,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找準新舊知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便于學生能有效地借助原有知識來分析、解答新的問題。在分析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還盡可能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對問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的解釋,鼓勵學生的多向思維,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由復習引入中的第一題轉變成第二題,老師特意讓學生經歷轉變的過程,既利于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充分的想象,活躍思維,又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并溝通了兩類問題的關系,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行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此外,教學中還注重學生的相互討論,注重用線段圖再造“行走”或修路的情景,為學生的分析提供表象支持,這些都是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體現,通過這些教學把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