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教師:它代表我們隊的平均水平。觀察把這個“平均飛行時間51秒”與代表隊的每人試飛記錄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張潔和劉歡沒有達到平均水平;王杰超過了平均水平……
教師:我們四(1)班代表隊達到了學校的標準了嗎?
教師:平均數是一個抽象的數,它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它介于這組數據中的大數和小數之間。
2教學例2(1)出示例2。
教師:觀察統計圖,說說獲得的數學信息。
教師:怎樣求這一周西紅柿的平均售價是多少?學生獨立試著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解題思路。
學生匯報。
25+27+30+28+31+33+36=21(元)
21÷7=3(元/千克)
教師:第一步求的什么?
(1)觀察統計圖和一周的平均售價比較。
議一議:哪幾天售價低于平均價?
哪幾天售價高于平均價?
你比較后有什么體會?小組內交流,全班再匯報交流。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談談你們的收獲?你怎樣理解平均數?舉一例說明。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8頁課堂活動題。
四、作業
教科書練習二十七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28頁例3,第129頁課堂活動及相應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運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平均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出示例3(1)
教師:這是我收集到的某汽車廠上半年生產消防車的情況統計。
觀察統計表,你能獲得哪些數據信息?
教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提的問題提煉并板書:“上半年平均每月生產多少臺”?
2學生獨立解答,再交流,匯報
(多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3教師出示例3(2)題
“汽車廠全年生產消防車222臺,下半年平均每月生產多少臺,才能完成全年的生產任務?”(分析題意)
教師:仔細讀題。說說你獲得的數學信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要解決下半年每月生產多少臺,要知道哪些相關因素?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解題思路。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先算下半年還需生產多少臺?222-102=120(臺)再算每月平均生產多少臺?120÷6=20(臺)答(略)4小結(略)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上第129頁,完成課堂活動。
2總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七第3,4,5題。
綜合應用——我們長高了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31~13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和方法,培養與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進一步體驗統計的實際價值。
2鞏固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組織學生有序的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準備】
教師為學生提供三角尺、米尺、軟尺。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調查本班同學的身高,再畫出統計圖,這樣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高在班上處于一個什么水平。
2揭示課題:我們長高了!
二、教學新課
1布置任務,全班分組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把全班分成若干組,由每個小組自己選定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