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32頁例3。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2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后的成功體驗,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針對具體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能解決較復雜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師:上個星期,我們到電影院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叫什么名字?
教師:在看電影之前,你們最關心什么?猜一猜,每一場電影放映之前,電影院的經理最關心什么?
我猜想,電影院的經理最關心賣出了多少張票。
教師:對,我們關心的是電影的內容,經理最關心的是票房收入。
板書:票房收入。
一場電影票房收入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板書:票價,觀看人數。
二、 解決問題
教師:請看這樣一個事例。
出示課件:小影院共有甲票座位50個,乙票座位100個。
教師: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教師:什么情況會使電影院經理最開心?
教師:如果告訴你本場票房收入為2300元,請估計,電影票全部賣完了嗎?(同時打出:本場電影票房收入2300元)說出判斷結果的依據?
1500+1000=2500元,但只收入了2300元,說明電影票沒有全部賣完。
教師:票房收入2300元,說明有空位,看電影的究竟有多少人呢?
出示:本場觀眾最少有多少人?
教師:想想:什么情況下,人數最少?結合信息思考。
教師:對,甲票盡量賣完,應有50人。
(板書)按照這樣的思路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嘗試一下,獨立解決。
依照學生的思路,教師板書。
甲票賣完,就有50張,也就是有50人。
乙票賣的張數是:(2300-30×50)÷10=80(張),也就是有80人。
觀眾最少有:50+80=130(人)。
教師:怎么才能知道我們做得對不對呢?(引導學生驗算)
教師: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思路是要使觀眾最少,就盡可能多的賣出貴的票。
教師:回憶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什么情況下觀眾最少?(盡可能多賣貴的票)在具體解決時,有可能遇到不恰當的情況,要認真分析作出調整。
當然,根據票房收入2300元算出的觀眾人數最少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不排除有其他人數的可能。
這個,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研究。
三、 獨立練習
1第33頁課堂活動第3題。
2教師:再看另一個事例。
(課件出示)
精裝80元/套 簡裝30元/套
春苗書屋新進了《上下五千年》精裝20本,簡裝30本。
王老師為學校圖書館購這種書共花了1540元。
他最多買了多少本?
教師:能獨立解決嗎?請拿出購書方案表,把解題的方案和算式寫在表中。
組織學生匯報。
四、課堂小結(略)
板書設計:解決問題
甲票盡量賣完,50人。
乙票:(2300-30×50)÷10=80(人)。
觀眾最少有:50+80=130(人)。
整理與復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38頁乘除法的關系和乘法運算律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體驗學習整理知識的一種新方式——表格法。
2培養學生歸納、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養成自覺整理所學知識,反思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與問題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