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可以提出來共同探討。
四、三角形
認識三角形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1~54 頁主題圖、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折、畫等操作活動,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會辨認出三角形的底與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經驗數學化。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準備】
例1中三角形物體的圖片,三角形紙,1副三角板,用木條做1個四邊形框架和1個三角形框架。
【教學過程】
一、 主題引入,激發興趣
出示第51頁主題圖,觀察后回答:圖中哪些物體形狀是三角形的?根據學生回答貼出例1 三角形物體的圖片。
教師: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 認識三角形
1 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師:觀察這些三角形,(隱去實物,顯示出三角形圖形)它們有哪些共同特征? (讓學生充分觀察,自己總結出特征)
歸納: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2)教師:對照圖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看,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
引導學生得出: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
(3)操作:第53頁課堂活動第1,2題,按要求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并相互檢查。
(4)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練習十第1題
2 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橋梁支架,自行車車身,為什么要設計成三角形形狀的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分組活動:
①用木條做一個四邊形和1個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邊形的框架。
你發現了什么?小結:只要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固定,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也就完全確定。
三角形不容易變形的這種性質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2)討論,怎樣才能使這個四邊形的形狀和大小不改變呢?驗證: 現在老師在這個四邊形的對角處再加一段木條,再請一個同學上來拉拉看,會發現什么?(不變形)這又是為什么?
(3)教師:找找你們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4)練習第54頁第4題。
3 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 先看書第53頁例2后,拿出銳角三角形紙片,按書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檢查。
檢查方法:折痕的一端過三角形的頂點,另一端所指的邊被分為兩段,折后這兩段要重合。
(2) 觀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說明折痕與三角形的一條邊是什么關系。
(3) 打開被折三角形,介紹高和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與折痕相交的這條邊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折的三角形中標出底和高。
(4) 我們還可以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教師示范畫高的方法。
(5) 學生觀察討論: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關系?(三角形的高與底互相垂直)
三、 鞏固練習
1 第54頁練習十第2,3,5題。
2 第53頁課堂活動第3題。
四、 課堂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認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5~57頁的例3、例4及課堂活動,練習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