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學生獨立完成,同時抽人板演。
教師:請你介紹一下你是怎樣作圖的?同學們和他的一樣嗎,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嗎?
教師:在用復式條形統計圖統計時,要注意些什么?(圖例、每格表示的單位量)
教師:你能看圖說出男女生參加興趣組人數的情況嗎?體驗復式統計圖的優越性。
教師:根據統計結果,計算男同學平均每組多少人?女同學平均每組多少人?(學生先獨自解答,再匯報交流)
教師:說說求平均數的方法。
2鞏固練習,加深提高。
第136頁第10題。
(1)看圖回答收集到的信息。
(2)完成統計圖。
(3)根據統計結果,計算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平均每月銷售多少箱?
(4)提出數學問題,并獨立解答。
(自己提問題并解答)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交流。
3獨立練習
第138頁第8題。
三、綜合練習
第140頁第13,1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
談收獲和體會。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41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相遇問題的結構和解題思路,正確解答相遇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今天,我們要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一起來解決問題。(板書)
二、基本練習
1補充題:兩列火車同時從天津和濟南出發相向而行,甲火車以每時79 km的速度行駛,乙火車以每時100 km的速度行駛,經過2時相遇。
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獨立完成第141頁第15題和補充題,教師巡視,抽人板演。
集體訂正時,說出解題思路。
3這兩道題有什么異同?(補充題是相遇問題,書上的不是,因為這兩輛汽車是從同一個地出發,朝相反的方向行駛;但解題思路相同:速度和×時間=路程)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與相遇問題相類似的問題。
三、指導練習
出示第141頁第17題的相遇問題。
1理解題意
教師:想一想,題目中告訴我們王老師和李老師在相遇過程中出現了哪幾種情況?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理解相遇、相距、交叉而過的意思。
(板書三種情況)
2分析數量關系
討論:在這三種情況下,兩位老師所行的路程與他們出發地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如果有困難可以借助線段圖幫助解決。
反饋:
相遇時:兩人所行路程=出發地相距的距離。
相距時:兩人所行路程+相距的距離=出發地相距的距離。
交叉而過時:兩人所行路程-相距的距離=出發地相距的距離。
追問:為什么兩人交叉而過時,求出發地相距的距離要用兩人所行路程減去相距的距離?學生討論后回答:兩位老師從出發地走了10分所行的路程中,有50 m是比出發地相距的距離多出的,所以要減去。
創設情景驗證:請兩個學生表演交叉而過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
3嘗試解決問題 獨立完成,板演齊練同時進行。
4反饋,說明解題思路
四、獨立練習
第141頁第16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集體評議,說出解題思路。
五、全課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六、拓展練習
第141頁第18題及思考題。
1小組討論,合作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集體評議。
3提示:
①10張桌子的錢相當于幾把椅子的錢?
②火車所行的路程與橋長有什么關系?
二、乘除法的關系和運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