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教師:你能根據這張表里面的數據,提出含加減混合運算的數學問題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說出列式,教師板書。
師生共同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簡便計算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2頁例4,第113頁課堂活動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創設的現實生活情境,靈活地用小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和性質對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感受運算律的普遍適用性。
3能合理、靈活地應用運算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重、難點】
根據現實情境,理解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和性質對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感受運算律的普遍適用性,并能合理、靈活地應用運算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一個“西瓜”(圖片)。
問:你們知道它是從哪來的?
學生說自己的看法。(買來的,種出來的,……)
教師:西瓜是用什么東西種出來的呢?學生思考后回答。(種子)
教師: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農民伯伯們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種子展銷會”。
你們想去看看嗎?出示情境圖(教科書第112頁圖)。
2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教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圖中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口答。
教師板書:買西瓜種子用去55元,高粱種子用去276元,玉米種子用去145元。
教師:這兩位叔叔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
學生說出情境中的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
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算式:55+276+145。
教師: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進行計算。
師巡視指導,有目的地選擇有一定代表性的算法:
算法一:55+276+145
算法二:55+276+145=826+145=(55+145)+276=2276(元)=20+276=2276(元)
請板書演示的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這兩種算法正確嗎?為什么?你更喜歡哪種算法,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后,發表各自的看法。
引導學生理解算法二的算理,回憶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性質。
教師小結: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得出,這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結果一樣,只是運算順序改變了。
算法二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將能得到整數的兩個數先加,這樣就使計算變得簡便了。
這就說明,整數的加減法的一些運算律同樣也適用于小數加減法。
教師:你們知道在計算小數連加時怎樣使計算簡便嗎?有什么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嗎?
引導學生小結:先觀察加數,把能湊成整數或整十數的小數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先相加,這樣就能使得計算更加簡便。
[點評: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給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并通過展示學生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組織自評、互評。這樣學生會在評價中感受到整數運算律在小數運算中的應用。如果將“整數的加減法的一些運算律同樣也適用于小數加減法”這個規律由學生自己發現、歸納,可能學生的感受會更深。]
3鞏固練習,感受“簡便”
(1)出示教科書第113頁課堂活動第2題的“小票”。
教師:把你從這張“小票”中獲得的信息與小組的同學交流。
你們能一起來修復污損的部分嗎?學生觀察“小票”,交流信息,討論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