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闌干樓閣簾櫳!
樓閣上少女憑欄眺望,卷起簾櫳,她正欣賞著美麗的春景。這句從人物的行為和心理入手,表現了人們對春天的向往和喜愛。
“楊柳秋千院中,”
院子里楊柳吐綠,秋千輕輕搖動。本句寫了人在春天里怡然自得的游樂,將人文與自然緊密融合在一起。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院外春燕在飛舞,黃鶯在啼鳴,小橋下流水潺潺,落花飛紅。真可謂一派鶯歌燕舞、姹紫嫣紅的美景。
〔寫作特點〕
1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用白描手法,展現了春天的迷人畫面。本曲抓住春天的代表性景物進行描繪:春山、太陽、春風、楊柳、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使一幅有聲有色的春景圖展現于眼前。
全曲共30個字,只有“啼”、“舞”、“流”、“飛”四個動詞,其余皆為名詞。這些名詞有序安排在5句之中,表現了春天的美景,作者遣詞構句的功力,實在令人驚嘆。
2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動靜相結合。作者不僅抓住代表春天的自然景物,也善于將人文景觀納入其中。搖蕩的秋千,鶯之一“啼”,燕之一“舞”,水之一“流”,紅之一“飛”,這暮春三月的江南景象躍然紙上。
3風格清麗婉約,語言簡練樸實,抒情真摯自然。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默寫四首古詩詞曲。
2.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認識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體會感情,想象詩的意境。
〔教學時間〕
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關于教學尺度的把握。
①理解詩句的意思,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學,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并給予點撥、指導。可以參考以下步驟處理:學生自學——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描繪的景象——體會感情。在說說詩句的意思時,不要以教參或有關資料的譯文為唯一標準去要求學生,更不要讓學生抄寫背誦譯文。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詩的理解。
大體說出詩句的意思后,要指導學生想象,這樣學生才能入境?梢月撓瞪顚嶋H,可以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說說讀詩詞或某句時頭腦中出現的畫面。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想象的畫面會有差別,這是正常的,只要不與詩意相悖即可。
②在古詩詞教學中,朗讀、背誦十分重要。因此,要把朗讀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讀中體會思想感情,并最終達到熟讀成誦。
(2)課前活動。教學前,可建議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這四首詩詞曲有關的資料,了解詩、詞、元曲都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可對這四首詩詞的作者、寫作背景作一些大致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
(3)教學過程設計舉例。
以《好事近•夢中作》為例:
①自讀課文,自學詩中的一個生字“藤”,會讀會寫,并把這首詩讀熟。
②結合注釋,自讀自悟。
思考:
其一,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其二,自己試著講講詞的意思,把不懂或講不清的地方記下來。
③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質疑、討論和探究:
其一,這首詞描寫了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