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結(jié)構(gòu)分析〕
詩歌共有四句:
第一句:寫時令。
第二句:寫行程。
第三四句:寫沿途所見景觀。
〔語意理解〕
“梅子黃時日日晴,”
梅子黃在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本句寫時令。于轉(zhuǎn)折中給人以無比喜悅之情,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
“小溪泛盡卻山行。”
坐著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泛”指漂浮,這里指乘船而行。“卻”是再、又的意思。這句寫行程,一“泛”一“行”,一“溪”一“山”,加之“日日晴”的天公作美,不僅表明行程路線,也透露出作者此時喜悅的心情。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一路上綠陰濃濃,并不比來時看到的少,而綠陰深處又傳來了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游興。本句表明,詩人乘小舟來到溪水盡頭,舍舟登岸,沿著山間小路繼續(xù)游覽,綠陰蔽日,黃鸝啼鳴,真令人身心清爽。并且,這兩句也并非單純寫山中之景,也暗寫行船時所見溪水兩岸之景,并通過比較,表現(xiàn)山路和溪邊景色異同:相同點為林木繁茂,綠樹成陰;不同點是山上還有鳥兒相伴,而溪邊沒有鳥叫,只有一片靜謐、幽深。溪邊更幽靜,山中更靈動。
〔寫作特點〕
1筆法含蓄。這首詩雖寫得明白如話,但含蓄的筆法無處不在。如第一句,不直說四月或初夏,而用“梅子黃時”,這樣一方面引入了“黃梅”的形象,又自然引人聯(lián)想起“梅雨”,所以再轉(zhuǎn)為“日日晴”,才會給人極大的驚喜。又如“黃鸝四五聲”不直接寫靜,卻分明營造出“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2畫面明麗美好。本詩為作者旅行途中所記,是一首典型的記游詩。描繪出了游中所見之景明麗美好,無論是梅子金黃,葉兒碧綠,無論是小溪潺潺、鳥鳴聲聲,山水相依,聲色相和,色彩鮮明,都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3感情明快喜悅。本詩不僅寫出旅行途中所見,而且表達了明快喜悅的感情,無論是對天時的描述,還是行程的交代,就連對詩中出現(xiàn)的幾種具體影象的描繪,也都表露出作者明快喜悅的感情。
好事近•夢中作
〔解題〕
本詞為秦觀描寫夢中所見之景,抒發(fā)了陶醉其中的忘我之情。有資料記載:“秦少游在處州,夢中作長短句。”“好事近”為詞牌名,“夢中作”為題句。
〔結(jié)構(gòu)分析〕
本詞分為上、下兩片。
上片:寫詞人夢中所見的濃濃春景。
下片:詞人視線轉(zhuǎn)向天空,描寫所見之景,并抒發(fā)了自己陶醉其中的忘我之情。
〔語意理解〕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夢里,作者漫游在一條小路上,在這里,他享受著一派濃濃的春意;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環(huán)環(huán)相連,宛轉(zhuǎn)相生。作者走在春路上,一場春雨不期而至,讓作者沐浴在春的氣息里,正如杜甫詩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場春雨帶來了爛漫的春花,這春花點綴著春山,一派大好春色呈現(xiàn)眼前。
“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行到”與“春路”呼應(yīng),點明夢里游春之意。路像小溪,延至幽深之處,“黃鸝千百”一點鳥語花香之春境,又反襯曲徑通幽之靜謐。
“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
詞人視線轉(zhuǎn)向天空,將變化多端的云納入眼底。云雨相生,春天的云更是變化莫測,一時龍蛇盤曲,一時碧空萬里,兩相映襯,其景壯觀神奇,令人陶醉、令人癡迷。
“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