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結構分析〕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20世紀的科學發明之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說不盡的舒適和便利。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分別介紹美國《科學世界》雜志從眾多發明中選出的10大發明。
本部分可分為十個層次:第一層(第二自然段),介紹拉鏈。第二層(第三自然段),介紹集成電路。第三層(第四自然段),介紹飛機。第四層(第五自然段),介紹飛艇。第五層(第六自然段),介紹水中呼吸器。第六層(第七自然段),介紹石膏繃帶。第七層(第八自然段),介紹尼龍。第八層(第九自然段),介紹火箭。第九層(第十自然段),介紹電視。第十層(第十一自然段),介紹電冰箱。
課文整體上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眉目清晰。
〔語意理解〕
“世界上數百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這件小玩意兒,在188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首次展出時,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人們在接受新事物之前,都有一個認識過程。對小拉鏈的忽視,到認識,再到廣泛使用,經歷了整整48年。本來是19世紀的新發明,到了20世紀,才發揮它的作用。“尼龍”被稱為我們人類使用的數百種合成原料之祖。“原料之祖”指尼龍被稱為合成原料的祖先,形容它使用得早。
〔寫作特點〕
1.每項發明獨立成段,每項內容平行展開。每段開頭都用阿拉伯數字按順序標示出來,顯得文章結構清晰,布局整齊。
2.注意介紹每項發明的時間,緊緊圍繞20世紀這一主題,突出強調這些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3.文章中運用了比較說明(6個月和6個小時比較;671米和3.66萬千米比較)、列數字說明(美國制造的第一臺計算機重30噸,有18000個真空管。)、類比說明(真空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等多種說明方法。多變的說明方法,使內容介紹易于理解,富于變化,閱讀起來不覺得枯燥。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科學家的智慧與偉大,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與熱愛科學的情趣,學習課文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
3.認識課文中的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內容,了解這些發明的重要作用;學習文章表達的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閱讀建議〕
1.課前活動。20世紀有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創造,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閱讀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導入與初讀。教學可以從課文前的提示語導入,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間穿插生字的認讀,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本文線索清晰,介紹有序。初讀后可以讓學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詞句相互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3.領悟內容。重點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發明對人們生活的改變,給人們帶來的便利。盡管有許多科技發明在今天看來是那么普通,如“拉鏈”、“尼龍”、“石膏繃帶”等,但它們的出現使生活進入了一個新天地。作者利用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方法,結合具體實例,介紹了這些發明。請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發明,朗讀感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發明誕生前后,人類生活出現的變化,從中體會到“它們有些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舒適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