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快樂讀書屋 六
迷人的天山牧場
教材說明
〔解題〕
天山,是我國新疆境內的一條山脈。天山牧場在天山的群峰環線中。美麗的天山牧場是大自然的賜予,無論晴天、陰雨、傍晚,夜間,都展示出迷人的風姿。這篇《迷人的天山牧場》描寫了天山牧場平時、雨天、傍晚、夜間的迷人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天山牧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結構分析〕
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寫天山。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描寫迷人的天山牧場。
這部分可根據時間、氣候的變化分為四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寫晴天天山牧場的迷人景色,分別選取牧場上的花草、畜群、牧女來表現天山牧場迷人的魅力。
第二層(第五自然段),寫云雨之下的天山牧場的魅力。分別寫了云下、雨中、雨后牧場的景色。
第三層(第六自然段),寫黃昏后的天山牧場獨特的風情,分別寫了落日下的輝煌景象和日落之后的暮靄沉沉以及帳篷里透出的燈光。
第四層(第七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寫夜晚的天山牧場寧靜安詳。分別寫了牧民們的活動和月光下的景色。
〔語意理解〕
“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積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族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于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艷麗迷人。”
這段文字概括描繪天山的美麗景色,用一個夸張句,兩個比喻句,既表現出群峰高聳、連綿不斷的特色,又表達出作者對天山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
“墨綠的原始森林和鮮艷的野花,給這遼闊的牧場鑲上了美麗的花邊。牧場上長著一色青翠的酥油草。無邊的草原是這樣平展,就像風平浪靜的海洋。在陽光下,那點點水泡似的蒙古包,閃爍著白光。”
這段描寫牧場的廣闊迷人。原始森林、野花、酥油草、蒙古包,這些都是牧場有代表性的景物和事物。作者又用三個比喻(“花邊”“海洋”“水泡”)贊美了它們的美麗迷人,讓人向往。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發現作者很善于煉字,如“鑲”、“平展”、“閃爍”等動詞的選擇,“墨綠”、“青翠”、“白光”等描繪色彩的詞語的選擇。
“當你策馬在這千里草原上盡情馳騁的時候,處處可見肥壯的羊群、馬群和牛群。它們吃飽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地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出油星兒。特別是那些被碧綠的草原襯托得十分清楚的黃牛、花牛、白羊,在陽光下就像繡在綠色緞面上的彩色圖案一樣美。”
這段用“當……時候”營造了一種親臨、親見、親感的情境,于是那畜群、那碧綠的草原就盡收眼底了。“處處”表明畜群之多,“冒著油星兒”表現牲畜之肥壯,“彩色圖畫”表現畜群之美。此段利用了兩處比喻、一處夸張的修辭手法。
“有時候,風從遠處送過來銀鈴似的叮當聲,那是哈薩克族牧女們墜滿衣角的銀飾在風中擊響。牧女們騎著駿馬,健美的身姿映襯在藍天、雪山和綠草之間。她們歡笑著跟著嬉戲追逐的馬群馳騁,每當停下來,就輕輕地揮動著牧鞭放聲歌唱。”
人是最美的風景,如果牧場沒有了人、沒有了歡歌笑語的牧女,那該是多么平淡啊,牧女們的美表現在她們的銀飾,她們的健美的身姿,她們的歡歌笑語。
“這雪峰、綠林、繁花圍繞著的天山千里牧場,在海拔兩三千米以上,每當一片烏云飛來,云腳總會掃著草原,灑下陣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沒,加濃了云意,很難分辨出哪是云頭,哪是牧群。陣雨過后,草原更加清新碧綠,遠看像一塊巨大的綠寶石,近看那綴滿草尖上的水珠,又像數不清的金剛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