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2.積累內化。
(1)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3.遷移練習。
讓學生分組討論:你希望未來的能源會具備哪些功能和優點?在討論后交流反饋,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出現的表達方法寫一寫未來的新能源。
4.語文實踐。
讓學生分組搜集有關手機、電視等科技產品的資料,了解它們的發展過程,然后仿照本文的結構或表達方法進行簡單介紹。
資料
潮汐能
因月球引力的變化引起潮汐現象,潮汐導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漲落及潮水流動所產生的能量稱為潮汐能。潮汐能是以勢能形態出現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漲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勢能與動能。
海洋的潮汐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在漲潮的過程中,洶涌而來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動能,而隨著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動能轉化為勢能;在落潮的過程中,海水奔騰而去,水位逐漸降低,勢能又轉化為動能。潮汐能的能量與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說,與潮差的平方和水庫的面積成正比。和水利發電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低,相當于微水頭發電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較大值約為13~15米,但一般說來,平均潮差在3米以上就有實際應用價值。潮汐能是因地而異的,不同的地區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統,它們都是從深海潮波獲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獨特的特征。盡管潮汐很復雜,但人們對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進行準確預報。
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發電。潮汐發電是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庫,以便于大量蓄積海水,并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只有出現大潮,能量集中時,并且在地理條件適于建造潮汐電站的地方,從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雖然這樣的場所并不是到處都有,但世界各國都已選定了相當數量的適宜開發潮汐電站的站址。
風能
風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由于地面各處受太陽輻照后氣溫變化不同和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氣壓的差異,在水平方向高壓空氣向低壓地區流動,即形成風。風能資源決定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系。據估算,全世界的風能總量約1300億千瓦,中國的風能總量約16億千瓦。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世界風能資源多集中在沿海和開闊大陸的收縮地帶,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沿岸和北歐一些國家,中國的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和甘肅一帶風能資源也很豐富。中國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的風能密度可達300瓦/米2以上,3~20米/秒風速年累計5000~6000小時 。這些地區適于發展風力發電和風力提水。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站1992年已裝機5500千瓦,是中國最大的風力電站。
快樂讀書屋 七
青霉素的發現
教材說明
〔解題〕
青霉素,亦稱“盤尼西林”(penicillin的音譯),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1928年發現的一種抗菌素。它的發現譜寫了世界醫療史上的新篇章,治愈了當時患有不治之癥肺炎的病人,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為人類帶來了福音。“發現”,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發現與發明不同,發明是創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結構分析〕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弗萊明一生中的兩項重大發現及他所獲得的至高無上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