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在中國現代文壇上,李準還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在小說、電影文學創作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除小說外,李準還堪稱電影文學大師,他的電影文學作品多,質量高,且部部打響,為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由他編劇的《李雙雙》《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雙雄記》《吉鴻昌》《老兵新傳》《大河奔流》《黃河東流去》《清涼寺鐘聲》《荊軻傳》等電影,無不受到好評。
《春筍》是李準的一篇短篇小說,表現了基層青年干部的培養和成長問題的主題。
〔結構分析〕
本篇為短篇小說節選,題目是編者加的,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清新景象。
本篇只有一個自然段。從寫作內容上來看,可以分為四層,本段中共有4個句號,每個句號可劃分為一層內容。
第一層:寫暮春時的藍天。
第二層:寫空氣的感覺。
第三層:寫周圍遠山的景象。
第四層:寫柳絮紛飛。
〔語意理解〕
“藍湛湛的天空像空闊安靜的大海一樣,沒有一絲云彩!
“藍湛湛”是藍而清澈的意思。“abb”式的重疊方式加強了表達的效果。此句用一個比喻句,形象地描繪出暮春時節天空的景象:湛藍、清澈、廣闊無垠、平靜安詳、純凈無瑕。
“空氣濕潤潤的,呼吸起來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濕潤潤”,又一個“abb”式的重疊方式,加強了空氣潤濕的程度;“格外”特殊強調了暮春的空氣呼吸起來的獨特感受。
“在陽光下,周圍遠山就像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流,它看去好像離眼前挪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
“歷歷在目”是(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意思。這句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陽光下的遠山景象;干凈,如洗過一般在陽光下閃亮;清晰,茂密,青翠濃艷,仿佛流動的綠浪;“挪近”和“陡峭”是視覺上的感受,從側面進一步說明了遠山林木之濃郁茂盛。
“渠岸堤上的楊柳,已經把鵝毛似的飛絮漫天漫地灑下來!
這句描寫了暮春時節的一個典型景象:楊花柳絮漫天舞。一個比喻句,將漫天飛絮比作“鵝毛”,讓人聯想到“鵝毛大雪”;“鵝毛”飛舞的范圍是“漫天漫地”,“鵝毛”飛舞的動作狀態是“灑”。如鵝毛般潔白的楊花柳絮鋪天蓋地飄灑下來,景象美而壯觀。
〔寫作特點〕
1.層次清晰,特點鮮明。
本篇雖只有一個自然段,但層次十分清晰,分別描繪了暮春時節的天空、空氣、遠山和飛絮,景物特點十分鮮明可感。
2.以生動的語言描摹色彩鮮明的暮春的特點:天空的湛藍、遠山的青翠、飛絮的潔白,色彩紛呈,美麗濃艷,動人心魄。
3.以“abb”重疊方式和比喻的運用加強了文字表達效果。(詳見“語意理解”部分)
4.以主觀感受進一步強調和突現景物特點,如呼吸空氣的感覺、遠山的視覺感受等等。
初 夏
〔解題〕
本篇節選自楊沫作品《青春之歌》!俺跸摹笔窍募緞傞_始的一段時間,即農歷四月。
楊沫(1914—1996),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生于北京。中學時因家道中落而輟學,輾轉奔波于河北保定、香河及北京各地,間或以鄉村教師、書店店員和家庭教師為業,生活動蕩不安。1933年開始接近共產黨人,“七七”事變以后赴晉察冀邊區投身革命,并開始文學活動。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1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歷時6年始得完成。此外,還著有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