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拓展閱讀〕
感受北京話
作為一個外來者,對北京最鮮明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北京話的與眾不同了。
北京話有三大特點:一是快,二是發音較含混,三是兒化音很多。北京話雖與普通話相差不多,但由于這三個原因,從店員、服務小姐嘴里甩出來的一串串北京話,往往還是令外來客感到費解。不過這些并不影響北京話的美感,字正腔圓、間或滑出幾個兒化音。北京話,從小姑娘嘴里說出來清脆動人,從老大爺嘴里說出來則誠懇、熱情,讓人聽了心里有說不出的親切和舒服。
北京話天生就有一種調侃、輕松的味道。一個普普通通的笑話,用北京話講出來,那可真是回味無窮。難怪相聲藝術如此受到青睞,想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沾了北京話的光吧。北京話有一些方言土話也很有意思。比方說,當你找不到方向時,別人會說你“暈菜”了;你吹牛吹大了別人會讓你“歇菜”。這頗令外來者迷惑:這些事和菜有什么解不開的疙瘩。生氣叫“撮火”;出丑丟人叫“露怯”;強詞奪理是“窮矯情”;性格怪異、難于相處叫“各色”;最形象的是,停車叫做“踩一腳”……更有一大堆富有特色的詞句,真正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于一個外來者來說,要想把它們的意思都琢磨透了,用句北京話說:“且”學呢!
北京話可以說是首都文化的精髓,北京人民的精神風貌、人文風俗,很大程度上都從北京話中反映出來。身在北京,你會感受到北京人民非常講禮貌,尊老愛幼、相互謙讓、互相幫助。在北京,“您先請”、“對不起”、“勞駕”、“謝謝”等禮貌用語的使用頻率比其他地方高幾倍。從這些細節上,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古都氣氛,并感慨于古都人民的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
在北京生活了大半年,自己的言語也染上了北京色彩。每當家人或同學說我說話帶有“北京味兒”時,我都很高興。因為北京話不僅僅是首都的語言,更代表了北京人的內心世界。希望我不僅僅能學會如何說地道的北京話,更能學會如何做一個地道的北京人。
——摘自《北京晚報》
16 烤鴨
教材說明
〔解題〕
中國的飲食文化淵源流長,北京是祖國的首都,薈萃著民族飲食的精華,烤鴨是最具特色的京味菜。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烤鴨的歷史,介紹了北京烤鴨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如何片、如何吃的具體方法。全文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氛圍,讓我們在烤鴨的誘人香味兒中,品味祖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結構分析〕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列舉老北京的三大名菜,首推烤鴨。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從燜爐烤鴨法到掛爐烤鴨法再到烤鴨的片法和吃法,全面介紹了北京烤鴨。
本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第二自然段),概括介紹北京烤鴨的烤制種類、店鋪特色、起源地及發展史,重點介紹了燜爐烤鴨的方法。第二層(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先介紹老字號烤鴨店“全聚德”的由來,然后詳細說明該店的掛爐烤鴨法。第三層(第五自然段),介紹烤鴨的片法和吃法。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總結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推薦嘗烤鴨。本段和開頭第一段相照應。
〔語意理解〕
“素稱老北京三大名菜。”
“素”,向來的意思,指傳統的說法。
“烤鴨是用北京填鴨烤制的。”
“填鴨”,飼養鴨子的一種方法。鴨子長到一定時間,按時把做成長條形的飼料從鴨子的嘴里填進去,并減少鴨子的活動量,使它快速長肥。北京鴨多用這種方法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