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在古藤濃蔭之下,詞人酣然入夢,在夢中他獲得了精神解放,超然物外。這“醉”來自于濃濃春意。
〔寫作特點〕
1營造了奇特的意境,帶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情調。詞中通過對色彩、聲音、狀態的描摹,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圖中春花爛漫、姹紫嫣紅;圖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圖中碧空遼闊,云雨相生……這就是作者營造的奇特的意境。
2抒發了超然物外的忘我之情。本詞寫夢境,而夢境中又有夢境,從中我們體會出了作者在追求精神的舒放,追求超然物外的忘我之情。
塞鴻秋•潯陽即景
〔解題〕
此曲為寫景之作,寫作者初秋傍晚登潯陽城樓所見。作者選擇了客觀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動感的手法,為我們勾勒了一幅生動傳神的潯陽江景圖。“塞鴻秋”為曲牌名,“潯陽即景”為題名、點出本小令的內容。
〔結構分析〕
本曲共有7句,45個字。每句一景,分別描寫了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和塞鴻。
〔語意理解〕
“長江萬里白如練,”
長江流經萬里,至此江面開闊,不再有波濤洶涌,在月色的映照下,平靜得像一匹白色的綢緞,這句著眼于“萬里”的闊大空間和“如練”的白色。
“淮山數點青如淀。”
遠處的青山環江矗立,點點如淀。本句著眼于山“數點”之多和“如淀”的青色。
“江帆幾片疾如箭,”
在如練的江上,幾點風帆順流而下,快捷似箭。本句著眼于江帆數量之少、速度之快。
“山泉千尺飛如電。”
青山上飛瀑直下,快如閃電。本句著眼于“千尺”之勢與“如電”之速度。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
秋天夜晚的云彩都凝結為露水,上半月的月亮還未圓,像一把打開的扇子。這兩句視點轉向天空。著眼云彩的變化,著眼月的形狀。
“塞鴻一字來如線。”
向更遠處眺望,但見雁陣飛來,一字排開,如一條嵌在晴空中的線條。本句著眼于雁陣的動態和形狀。
〔寫作特點〕
1.篇幅短小,尺幅萬里。本曲45個字、7句,一句一景,7幅山水屏畫、7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而且7幅畫面又都集中于潯陽江頭一處。
2.動靜結合、視聽相襯。作者善于捕捉充滿動感的畫面,在曲中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塞鴻這些景和物都是動態,并且都在萬里長江和數點淮山這一整體構思中自然融合起來。作者不僅關注高低遠近、動靜明暗、色彩形狀等視覺特點,也同樣關注聽覺感受,潺潺的江水,喧囂的瀑布,動人心扉的雁鳴,讀后使人仿佛也置身于初秋傍晚的潯陽江頭。
3.7句中連用6個比喻,而且都工巧自然;7句中有6句押“ān”韻,音韻合諧,體現了曲的音樂美。
天凈沙•春
〔解題〕
白樸,元曲四大家之一。在《越調•天凈沙》曲調之內,分別以《春》《夏》《秋》《冬》為題寫了四曲。本曲抓住了春天自然景物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明麗的春景圖。
〔結構分析〕
曲中7句,分別寫了春山、太陽、春風、欄桿、疏窗、楊柳、秋千等景物,也寫了啼鶯、舞燕、流沙、飛紅(飛花)等動植物和春水的動態,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鶯歌燕舞的春景圖。
〔語意理解〕
“春山暖日和風,”
山綠了,陽光暖暖的,和煦的春風拂面,這句寫出了春天來臨之際自然景物和氣候變化特點,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如陽光、春風和植物變綠的特征,山青、日麗、風和,展現出春天的一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