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暴風驟雨》是周立波的代表作品,展現了東北農村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畫面,刻畫了一系列生動的農民形象,成為中國最早出現的以土改為題材的經典優秀作品之一。它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為背景,把中國農村在土改運動中沖破幾千年封建生產關系束縛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在讀者面前,熱情歌頌了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破封建羅網,朝著解放的大道奔跑的革命精神。作為一個湖南人,周立波在《暴風驟雨》中寫出了鮮明的東北地方特色和東北特有的時代氣氛。尤其在語言上,他熟練靈活地運用了東北松花江流域的方言土語。小說中黑土地的芬芳和民間的風土人情,時刻掀動著讀者的心扉。這是這部小說一個極大的成功之處。而全書粗獷的格調、恢弘的氣勢,又與關東人豪爽、開朗的心理與氣質相吻合,起共鳴,這是一般作家做不到的。
〔結構分析〕
本篇為長篇節選,題目是編者加的,描寫了東北農村8月的景象。
本篇共有三個自然段,從內容上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一自然段),寫東北農村8月之主色調——黃。
第二層(第二自然段),寫東北農村8月的自然景象。
第三層(第三自然段),寫東北農村8月雨水多。
〔語意理解〕
“在東北八月出頭,小麥才黃。……這是麥地。”
這句寫東北農村的8月,麥子黃了,是麥收的季節!胞溩咏瘘S”是東北農村8月的典型景物,“黃燦燦”,形容金黃而鮮艷。這句選取農村8月的典型景物,生動地描繪出夏末麥收時節的一片豐收景象。
“屯落東邊的泡子里,菱角開著小小的金黃的花朵,星星點點的 ,……連成了黃乎乎的一片!
這句描寫了東北農村8月的另一個典型景物——菱角花開。近看星星點點,遠看黃乎乎連成一片。屯落,東北方言,就是村莊。泡子,東北方言,就是小湖。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根生在泥里,葉子浮在水里,略呈三角形,邊緣略有鋸齒,花白色。果實的硬殼有角,綠色或褐色,果肉可以吃。確青,東北方言,非常綠的意思。蒲草,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之用。黃乎乎,形容黃的顏色從遠處看模糊成一片。
“遠遠的南嶺,像云煙似的,貼在藍色的天邊!
這里用了一個比喻,將南嶺比喻成云煙,看似不合情理,稀奇怪異,但閉目想象,則可感到這一比喻將南嶺之遙遠漂渺描繪得如此逼真傳神。南嶺因過于遙遠而讓人覺得飄忽輕薄,仿佛藍天盡頭的一張畫。“貼”字用得極盡精妙傳神,讓人真切地感到南嶺飄忽如畫。
“雨水挺多,園子里種下的瓜菜,從來不澆水!
“挺”是“很”的意思,“挺多”即很多。雨水多的程度是“園子里種的瓜菜,根本不用澆水!
“在白天,太陽照射著,熱毛子馬熬得氣呼呼,狗吐出舌頭?墒,到下晚就不那么熱了,大風刮起來,高粱和苞米的葉子沙拉拉地發響!
這句描寫夏末氣候的特點:白天晚上溫差加大。白天太陽照射,熱得動物都難以忍受;晚上大風刮起,溫度下降。“熬”字形象地表現了馬熱得難受的狀態。下晚,東北方言,近黃昏的時候。沙拉拉,象聲詞,葉子顫動磨擦的聲音。
“西北懸天起了烏黑的云朵,不大一會兒,瓢潑大雨到來了,夾著炸雷和閃電。……順著道沿走!
這句寫夏末多雷雨。懸天,東北方言,突然的意思。炸雷,東北方言,聲音響亮的雷。三天兩頭,指隔一天,或幾乎每天,形容非常頻繁。腳丫子,東北方言,腳,也作“腳鴨子”。道沿,東北方言,道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