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描寫月亮與山相對,越發顯出月光的清冽,山的高聳。這段里綜合運用了幾種修辭手法,表現力極強。“墨一般黑”,比喻中有夸張,加之“仿佛就要撲跌下來”的夸張讓人感到山的震懾力,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力。而“一道道瀑布”與“一匹匹素錦”,又是那么素淡優雅,超凡脫俗。“瀉”、“飛降”、“掛”,幾個動詞以動寫靜,恰當生動,形象可感。
〔寫作特點〕
1線索、層次清楚。課文以時間推移為線索,描繪了不同時段三峽不同的景物,使文章思路清晰,層次清楚。
2景物特點突出,作者感情強烈。作者抓住了不同時間的典型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如,首先抓住橘柚樹的特點表現三峽成熟的特點,接著寫早晨,抓住露水與橘柚樹的變化特點;中午抓住江水奔涌的特點;黃昏抓住霧的特點;夜晚抓住漁火、月亮的特點等,選擇這些景物不僅準確地表現了三峽之秋的特點,而且也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贊美。
3意境美,語言美。課文讀來如詩如畫,詩一般的語言營造了詩一般的意境,描繪出詩一般的畫面,真可謂文中有畫、畫中有文。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段落。
2.邊讀邊想象三峽秋天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對秋之三峽的贊美之情,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細致入微地觀察自然、觀察生活的方法,積累、揣摩語言,領悟作者形象、生動的描寫方法。
4.認識2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積累優美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想象三峽之秋的美景,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觀察與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1.三峽風光的圖片、資料、錄像帶或多媒體課件。
2.建議讓學生課前找有關三峽的文章讀一讀。
〔教學時間〕
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關于教材的處理。
課文抓住三峽的特點,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內的景物變化。三峽之晨是明麗的,三峽的正午是熱烈的,三峽的黃昏青色而透明,三峽之夜寧靜而神秘。課文分別以“早晨”、“正午”、“黃昏”、“夜”這些詞語交代時間,并且用這些詞語作為段的開頭,因此文章的線索非常清楚。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既“看景”,又“入情”,想象三峽之秋的迷人風光,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2)課前活動。教學前,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圖片或文字資料,對三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3)教學過程設計。
①導入新課。
本課的導入可以有多種方式:可先播放三峽風光的錄像帶、多媒體課件,或請一兩位去過三峽的學生談談看到的三峽景色,或引導全班學生背一兩首與三峽有關的古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學習情境。
②初讀課文。
首先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其次把課文中的詞語畫出來,讀一讀,對于不理解的詞語,借助詞典等弄明白;再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能用一句話概括;最后,要求學生畫出課文中交代時間的詞語,了解課文是按照“早晨——正午——黃昏——夜”的時間順序敘述的,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③深入精讀。
精讀課文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讀一讀,說說早晨、正午、黃昏、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畫出重點詞語,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全班討論,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