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3.介紹方法多樣。有說明,有描寫;角度有平視、有仰視、有俯視;介紹景物有動,有靜;有全景,有特寫。文中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還盡顯脈絡清晰、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學習按游覽順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3.認識6個生字,自選和積累課文中的詞語和優美句子。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教師可以搜集或制作頤和園的導游示意圖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閱讀建議〕
閱讀時,要注意把握好閱讀的“度”,對“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處景物的描寫進行具體的分析講解,要注意從整體上讀懂課文。下面的指導步驟僅供參考:
1.讀,感受美。抓好初讀和細讀兩個環節。
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把課文讀熟練。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又從哪些方面了解了北京,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
細讀課文時,注意如下兩個方面的引導:
一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頤和園的美景?梢韵日垖W生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是哪里,并說一說理由;然后通過朗讀和默讀等方式,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感受各處景點的美麗景色。朗讀時,教師可以相機出示相關圖片、課件,把語言文字形象化,用圖畫和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情境。還可以選擇一兩個自然段指導學生美讀,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是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學習作者描寫和表達的方法。其一,弄清課文的介紹順序。可以引導學生先勾畫關鍵詞句,再組織討論交流。關鍵詞句是:“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看到有名的長廊”,“走到長廊一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通過這些詞句弄清作者的游覽順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畫游覽路線圖,體會作者按移步換景記敘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其二,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本文用詞準確,語句優美,可以先讓學生把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再與同學交流為什么覺得這些句子寫得好,在交流和討論中體會作者的語言描寫特色。如,寫長廊的部分,用具體翔實的數據來表現長廊“長”、“間數多”的特點;寫佛香閣時,“聳立”一詞可以使我們感受到佛香閣的“高”;“一排排”使我們感受到排云殿的氣勢;從“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又可以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很高;“黃、綠、朱紅”等顏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夠領略到萬壽山景觀的壯麗。又如,作者用“鏡子”和“碧玉”來比喻昆明湖水的靜和綠,還用一個“滑”字襯托昆明湖的靜。
要注意朗讀的指導。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可以采用指名讀、比賽讀、范讀、評價讀、想象畫面讀、對照圖畫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讀出欣賞、贊美、陶醉的情調,形成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