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天山牧場的云雨是神奇的,對于一個沒有親歷高原的人來說,“掃到草原的云腳”,“隱在云中的牧群”的美是難以體會的。作者親自觀賞到了這些美景,所以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特別誘人的是牧場的黃昏。落日映紅周圍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燦爛。在雪峰的紅光映射下,遼闊的牧場變成了一個金碧輝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們,都鍍上了一色的玫瑰紅。”
黃昏的牧場別具魅力,不再一色碧綠、不再銀光閃閃,而是金碧輝煌,無比燦爛。給人留下了情境火熱、氛圍溫馨的印象。
“當家家蒙古包的吊壺三腳架下的牛糞只剩下一堆灰燼的時候,夜風就會送來冬不拉的弦音和牧女們婉轉嘹亮的歌聲。這時牧民們齊集到一家比較大的蒙古包里,歡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時辰。”
夜晚的牧場,琴聲陣陣,歌聲婉轉,牧民們盡情享受勞動之余的歡樂,他們盡情享受家庭的幸福。牧場的迷人,不僅在于它迷人的景色,還在于淳樸的牧民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如果這時候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朧地看見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輕輕地游蕩。夜的草原是這么寧靜而安詳,只有溪水聲引起你對大自然的遐思。”
課文結尾,作者再次營造親歷的情境,讓每一個讀者都能隨著他一樣用心去感受天山牧場的魅力,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寫作特點〕
1形象的描寫。文中運用恰當貼切的修辭手法、細膩的描寫和大量的修飾語,使語言有很強的表現力。
2文中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采用遠近結合、動靜結合、聲色結合的手法,勾畫出了多幅獨具特色的畫面。
3課文通過對天山牧場的描寫,真實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牧民生活的贊美,達到入迷程度的情感。
4本文緊緊抓住“迷人”這條主線,組織材料,展開思路。寫出了自然景觀是迷人的、牧群牧民是迷人的、幸福的生活是迷人的,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特點。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天山牧場迷人的景象。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準確性。
4.認識8個生字,積累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想象天山牧場景色的美麗。
〔教學課時〕
1課時。
〔閱讀建議〕
1.這篇課文的教學應立足于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2.閱讀指導。
(1)學生自由初讀課文。
①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找畫詞語,把課文讀熟,讀流利。
②整體感知課文,談談天山牧場的迷人景象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朗讀想象,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天山牧場的迷人景象。
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或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詞語,想一想,這個詞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然后交流閱讀的體會。
交流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感受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其次,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天山牧場迷人的景象。
最后,指導學生將喜歡的這些語句積累下來。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牧場的迷人景象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著重品味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