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介紹弗萊明從醫的經歷及他的簡陋的實驗室。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詳細敘述了弗萊明經過不懈的研究探索,終于發現了能給人類解除疾病痛苦的青霉素。
本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四自然段),1927年弗萊明著手進行葡萄球菌的課題研究。
第二層(第五自然段~第十自然段),1928年弗萊明在試驗研究中發現了奇怪現象,他對這一現象高度重視,并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終于發現了對人體無害的殺菌藥物——青霉素。
第三層(第十一自然段),1929年弗萊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諸于眾,讓全世界的人們受益。
〔語意理解〕
“1881年,弗萊明出生于農場主家庭。……”
這一段,在介紹弗萊明從醫的經歷中,重點說明他的三個幸運之處:第一個幸運是他有一個當醫生的哥哥,教他醫學知識;第二個幸運是他有機會進入著名的醫學院,系統地學習醫術;第三個幸運是他畢業后給著名的專家當助手,可以得到賴特的當面指點。這些都是他后來取得成功的階梯。
“弗萊明的細菌實驗室非常簡單……”
這一段,說明在艱苦的工作條件下,也能作出巨大的貢獻。用“簡陋的條件”和“偉大的發現”形成強烈的對比,說明弗萊明所付出的努力是何等的艱辛。
“在培育過程中總會同時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不希望出現的菌種,這對試驗常常起到破壞作用。”
這句話有兩個作用,一是說明科學實驗中總會遇到麻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為下文埋下伏筆,試驗中出現了不希望出現的菌種,有時不一定是壞事情,也許這正孕育著重大發現。
“‘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會不見了呢?難道綠色霉菌與葡萄球菌相克?’弗萊明這樣問自己。”
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科學假設,這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必備的素質。弗萊明具備這樣的素質。“難道綠色霉菌與葡萄球菌相克?”這是他的猜測,后來的試驗證明他的猜測是正確的。
“弗萊明先……經過一段時間……然后他又……”
這段話說明弗萊明的行動是果斷的,他的試驗研究是有條不紊的。
“‘啊,我成功了!’弗萊明……”
這一段寫弗萊明并沒有因初步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他再接再厲,把自己的研究向縱深推進。
“‘那么這種綠色濾液對其他細菌有沒有作用呢?’弗萊明……”
這一段寫弗萊明從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鏈球菌一項接一項的實驗,把自己的研究向橫向推進。只要新的想法一出現,他就立刻行動起來。
“事實證明,……”
這是一個過渡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弗萊明決定把在器皿中的試驗轉為活體動物實驗,這使他的研究越來越富有挑戰性。
〔寫作特點〕
1.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問句,引起讀者和弗萊明一起去思考,同時讓讀者全面了解科學家的實驗進程,既生動,又真實。
2.全文結構邏輯性強,故事敘述得完整、細致。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動手,行動果斷的科學家形象躍然紙上。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弗萊明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3.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了解青霉素的發現經過,學習弗萊明的探究精神。
〔教學時間〕
1課時。
〔閱讀建議〕
1.導入新課,介紹弗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