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結構分析〕
本篇為長篇節選,題目是編者加的,描寫了山野早春大地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象。在結構上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春天的來臨。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寫山野早春的氣象。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寫山野土地的蘇醒。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寫山野河流的蘇醒。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寫早春稍縱即逝,轉眼即是滿目春光。
〔語意理解〕
“是暖流又融化了巖石上的冰層,滴下第一顆粗大晶瑩的水珠,宣告了春的到來。”
這句以極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來臨。早春來到的標志是那“第一顆粗大晶瑩的水珠”。“暖流又融化了巖石上的冰層”中的“又”字,蘊含著一年一度,周而復始的意思。
這句于極簡潔的語言中,傳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與體味。
“春天,山野的春天。”
此句為第二部分的總起句,暗示下面的內容主要圍繞此句描寫山野早春之氣象。
“最先是朝陽的山坡處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黃黑色的地皮;……爭取它們的生命。”
這段文字按照景色變化的順序,細致地描寫了山野早春大地蘇醒、草木萌生的景象。“最先”,表明大地蘇醒由“朝陽山坡冰雪融化”開始。接著的兩個分句,按順序描寫了草木萌生的過程,其中滲透出作者對自然景象的細致觀察。“被雪蓋著過了冬的草根蘇醒過來,漸漸地倔犟有力地推去陳舊的草渣爛葉,奮力地生長起來”,這句用擬人的手法,極形象地描繪出雪水滋養下的小草萌生過程中強大的不可阻擋的生命力,讓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機撲面而來。“孳生”即“繁殖”,“爭取”是“力求獲得”的意思。這兩個詞的運用十分形象貼切地描繪了草木種子竭盡全力努力生長的狀態。
“山的背陰處雖還寒氣凜凜,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漸漸衰竭。”
這句從另一個側面描繪了早春氣象的特點,即隨著冰雪消融氣溫漸升。即使在山的背陰處,寒冷也失去了最后的陣地。“衰竭”,是“極度減弱”的意思,形象地描寫出寒冷之強駑之末的狀態。
“朝陽處的溫暖雪水順著斜谷流過來,融化了硬硬的雪層,沖開山澗溪水的冰面。……擁擠著向下流淌而去。”
這段文字仍按景物變化發展的順序,描繪了山野早春河流瀑布的蘇醒。“沖開”、“活動”、“響”、“洶涌”、“沖”、“流”、“擁擠”、“流淌”等詞語的運用,形象地描繪出冰雪融化,河瀑復蘇的巨大威力和生命力。再加上象聲詞“咔嚓咔嚓”的運用,生動地描繪出涓涓細流匯成瀑布洶涌奔騰,匯入大河的恢弘與壯觀,場面浩大,氣勢磅礴,生機勃發。
“趕那燕子出現在搖曳著的青樹枝上時,到處已是滿目春光了。”
這句與第一句相呼應,同樣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野早春的稍縱即逝。“滿目春光”宣告了早春的告退,而告退的標志則是“燕子出現在搖曳的青樹枝上”。濃郁的春色已進入人們的視野和心靈。而“滿目春光”則正是早春的延續。
〔寫作特點〕
1.結構嚴謹,布局整齊。
本篇雖為長篇節選,但作為完整的文章來看,結構和布局也是相當嚴謹和整齊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分別寫早春的來臨與逝去,中間寫山野早春之蘇醒氣象,文章整體布局干凈利落,一目了然,而且暗含著早春景象發生——發展——結束的邏輯順序,更使景物描寫層次清晰,富于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