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答案 (1)“分”字寫出了野竹在青靄中時隱時現的動態美;“掛”字寫出遙望泉水飛流直下的形態,在青碧山峰的映襯下富有生機。
(2)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是清新幽靜、超凡脫俗。蘊含了詩人造訪道士不遇的惆悵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耒陽溪夜行
戎 昱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1)試分析本詩前六句,體味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并說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
答:
(2)本詩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 (1)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種歸家的喜悅之情。作者把這種喜悅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獨絕的月夜旅行圖里。作者在夕陽中登上歸家的船,心里自然充滿了喜悅。路轉船行,來到幽深的溪谷。此時萬籟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掛在高高的山嶺上的樹梢上,望著那輪明月,詩人心中溢滿了回家的喜悅。即使嵐氣飄入船間,霜華沾濕了衣服,詩人也沒察覺,或者說沒有去理會,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悅中。
(2)最后兩句詩運用了襯托(反襯或以哀寫樂)手法。猿聲凄慘,但在這歸家的晚上,聽到它,喚起的不再是離愁別緒,從而襯托出心中的喜悅之情。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
(2)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哪兩個動詞用得準確傳神?為什么?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