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1)詩人筆下的白鷺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2)賞析詩句“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答案 (1) 詩人筆下的白鷺形象:孤傲,寂寞,追求清高而無人理解的形象。
(2) 從內容及表達手法兩方面進行賞析。清清溪流中,小洲聳立。芳草離離,鮮花開放。一只白鷺孤獨站立其間,
環境的幽美襯托出了這只白鷺的清高,孤傲與寂寞。表達手法:襯托/烘托、比喻。
12.(浙江省XX屆高三六校聯考)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問題。
從軍行
(唐)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①,無那②金閨萬里愁。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②無那:即無奈。
古從軍行(節選)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1)從題材看,這兩首詩都屬于 ;在意象的運用上,兩首詩都采用了 意象。
(2)請指出這兩首詩共同運用的表現手法,并簡析它們情感表達的異同。
答案 (1)邊塞詩 烽火(或“風沙”)
(2)這兩首詩都運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表達情感。
王昌齡的《從軍行》表達了閨中婦女思念戍邊丈夫、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感情,戰爭給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庭
帶來深深的痛苦,詩人對此表現了深刻的同情;李頎《古從軍行》,詩人不僅看到了戰爭給普通士兵帶來的
痛苦,也看到了戰爭給少數民族也同樣造成了無盡的苦難,詩人對兩者都表達了同情之感。
13.(陜西省西安西工大附中XX屆高三第一次適應性訓練)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近試上張水部 酬朱慶馀
朱慶馀 張籍
洞房昨夜停紅燭, 越女新妝出鏡心,
待曉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艷更沉吟。
妝罷低聲問夫婿, 齊紈未足時人貴,
畫眉深淺入時無。 一曲菱歌敵萬金。
注:朱慶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運用上這兩首詩有相同之處,請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說這兩首詩“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話,流譽詩壇”,試從兩首詩的內容方面對此加以說明。
答案 (1)都運用了“比”的手法(答其他手法都不給分)。如:朱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
主考官;張詩,以越女和采蓮姑娘比朱,以“齊紈”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
(2)《近試上張水部》表達了作為應試舉子在考試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酬朱慶馀》表明張籍對朱慶馀才能
的肯定,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可謂珠聯璧合。
14.(四川省棠湖中學XX屆高三2月月考)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啰唝曲
劉采春
其一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