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a.前兩聯寫由于戰亂、饑饉,家業無存,田園荒蕪,家中親人四海漂泊。
b.尾聯是想像之語,虛實結合,表達了兄弟們同時望月產生的懷鄉思親之情。
c.全詩語言平實,不事雕琢,意蘊深厚,真摯動人,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特點。
d.全詩通過描寫骨肉離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2)“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是廣為傳誦的名句,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答: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為喻,表現手足離散天各一方,猶如紛飛千里的孤雁;辭別故鄉流離四方,仿佛深秋斷根的蓬草。形象而傳神地寫出詩人飽經戰亂、兄弟離散的飄零之苦。
5.(北京市東城區高三教學目標檢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暮 歸
杜 甫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注】。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注】 鼙:軍鼓。
(1)在這首詩中,除自然景色外,寫“秋暮”的詞語還有 。
(2)清人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評價此詩時說:“結語見去志”,有人認為此評不正確,請結合《暮歸》一詩的相關內容,試說說你的理解。
答:
(3)陳淑彬在《修辭藝術與美學銘刻》一書中提到:疊字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摹狀。請結合《暮歸》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擊柝、搗練
(2)示例:此評不正確。應該說第三聯見去志,“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抒發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沒有船;想要北歸長安,路上還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結句所表現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無聊。(開放性試題,判定此評不正確或正確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風引起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寫出了詩人明月之夜客居他鄉的惆悵與無奈;“風凄凄”則形象地表達了晚風中傳送來的搗衣聲,引起游子心中對母親、妻子的思念,于是風也變得“凄凄”了。“月皎皎”“風凄凄”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客子胸中的悠悠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