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暗有清香”寫自有香氣。
(2)本詩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詩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潔的人。后兩句中,“清香”喻指一種高潔的
品德,“幽人”指高潔的隱士,這兩句詩借贊美秋海棠,表現自己的高潔操守,淡泊情懷。
7.(廣東省潮州市XX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途中見杏花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瞑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千萬樹①。澹煙籠日暗神州。
【注】①帝鄉,此指長安。長安多杏樹。
(1)請說明這首詩的首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這首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 (1)首聯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或:以樂景襯哀情)。早春時節,一枝俏麗鮮艷的杏花伸出墻頭,昭示
著春天的生氣,可是作者面對這美好的景象,卻感到憂愁、苦澀。
(2)①惜春之情。杏花開放了,帶來春天的消息,卻元蜂蝶采賞,只能自開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無法等
到花朵開盡。
②流離之苦(或:身世之嘆)。詩人飄零在外,縱逢賞心悅目之景也難停留;杏花獨自盛開于早春,無蝶欣賞,
正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寫照。
③故國之思。詩人由眼前鮮艷的杏花聯想到當年在京城看到的千萬樹杏花盛開的絢麗景象,這幅長安杏花圖
代表著作者深情懷念著的長安生活,與今日的流離在外形成對比,說明詩人雖然落魄飄零,卻依然心系朝廷,
點出了愁懷所在。
8.(廣東省惠州市XX屆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其二)
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1)請評析這首詩中間四句(頷聯和頸聯)在表現手法上的突出特點。
(2)這首詩的詩眼是那個字?為什么?
答案 (1)將金陵昔日的榮耀繁華與眼前的荒涼蕭瑟對比著寫,形成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懷古傷今
的傷感沉郁情懷。
(2)“空”字,“空”是金陵懷古的題旨和情感的泉眼,山水風景不變,但空有其好,金陵不再是歷史上的
金陵,無復六朝的金粉繁華,備受冷落。暗寓昔盛今衰、世事滄桑之感。
9.(廣東省茂名市XX年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曉行南谷①經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③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注:①南谷,在永州鄉下。②杪秋,即深秋。③機心,機巧的心計,語出《莊子》。
(1)詩中的頷聯、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請結合詩中的意象來分析。
(2)有人評價此詩表現“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1)頷聯、頸聯描繪了一幅冷清、衰敗、荒寂的荒村景象。處處圍繞一個“荒”字,描繪出一幅荒
涼凄清的畫面:經霜襲擊的樹葉在變黃,在瑟瑟秋風中孤獨地飄落,溪上小橋鋪滿枯葉;荒村除古木之外,
一無所見;耐寒的山花疏疏落落;幽深的泉水在深秋時節也時斷時續,只剩一線。
(2)詩人借山水排遣謫居生活的郁悶之情,希望忘卻得失恩怨、是非榮辱,但這種寧靜、淡遠又與詩人的理想、追求相矛盾,所以用無“機心”表現“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閑靜中深蘊(或:孤憤,憂憤,幽怨,抑郁。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