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2.(福建省XX屆青于藍高考核按鈕綜合訓(xùn)練(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詠柳”詩,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覺得那一句更好,請簡述理由。
答案 (1)諷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沒有好下場。
(2)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著眼于空間,突出了天地間的浩然正氣,有詩人的主體感,能顯示詩人正氣浩
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沒有上述之意,且與“清霜”有重復(fù)之嫌。或改句好,“秋后”著眼于時間,強調(diào)了小人
可以猖狂于一時,卻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與“清霜”呼應(yīng),且與俗語“秋后算賬”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詩意
更顯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jù),皆可酌情給分。)
3.(福建省三明市市區(qū)三校XX屆高三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別杜審言①
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②
① 公元698年,杜審言坐事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宋之問寫此詩以贈。
② 《晉書。張華傳》:“斗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雷煥曰:”寶劍之氣,上徹于天。‘華問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即補煥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豐城(今江西豐城縣)與杜審言的貶謫地吉州同屬江西。
(1)這是一首送別詩,首聯(lián)“嗟”字用得好,說說詩人嗟嘆什么?
(2)試分析此詩末聯(lián)用典手法。
答案 (1)一是惜別,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是傷懷,為故人被貶而感傷;三是慨嘆,由友人被
貶而感慨宦海沉浮,寵辱無常。
(2)作者在此用龍泉劍被埋沒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懷才不遇,用龍泉劍終于被有識之士發(fā)現(xiàn),
重見光明,喻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于憤懣不平中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
4.(湖南省衡陽市XX屆高三兩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溪橋晚興
鄭協(xié)①
寂寞亭基野渡邊,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閑立,滿袖楊花聽杜鵑。
注:①鄭協(xié):南宋末遺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寫景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2)有人說詩中的“閑”字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 (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楊花、杜鵑啼血; 動靜結(jié)合(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寫哀情)。寂
靜的渡口,杜鵑啼血;春草茂盛,充滿生機,可是楊花飄零,杜鵑哀鳴,以樂景寫哀情,動靜結(jié)合,反襯效
果突出。
(2)不同意。本詩表面上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恬淡、無所事事,閑立觀賞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實內(nèi)心卻是無比
的凄涼、孤獨和惆悵,亭基寂寞,野渡無人,落日晚照,杜鵑啼血,再加上詩人特殊身份--—南宋移民,因
而故國之思,亡國之痛自不待言)。(提示“楊花”表現(xiàn)身世飄零;“杜鵑”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此指故國之思。此題
如答同意,不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