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答案 (1)詩中的“烏”和“馬”既是實景,又傾注著詩人的感情:烏鴉暮投林,而詩人卻無家可歸,疲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烏”和“馬”。一反一正襯托了詩人奔波勞頓、凄風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著打盹兒,表明詩人旅途勞頓,要睡又因心緒不寧,只得“假寐”,同時由本句的“坐”的“臥”,層次清楚。而“不寐”則與第四句“臥聽”重復。(說“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安徽省泗縣XX屆高三語文期末綜合測試題)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②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詩為作者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所作。②杏園:唐時朝廷舉辦慶宴的場所。
中 秋 月
蘇 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兩首詩都寫到了中秋之月,但卻有著不同的感慨,請簡要說明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