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情景(或,“愁地盡”與“覺天低”互補,點明沙漠的廣袤,路途的遙遠),豐富了詞語表達的內涵。
⑥用典貼切,內涵豐富。一是點出張騫出使西域與詩人戍邊的自然環境接近,二是用這個典故寓指簡直要走
到天地的盡頭,表現路途遙遠。
(2)詩人通過自己由長安人安西時的情景和在軍帳中與臨行的李判官痛飲,以及酒酣作書,托李判官帶回
的細節描寫,表達詩人不畏艱難、遠戍邊疆的報國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艱難,須多保重之意),
抒發了懷念親友的鄉思。
11.(海南省XX年高三五校聯考試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問題。
送別杜審言 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①,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②,流落在豐城。
【注】①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東軍事。②龍泉劍:傳說在豫章豐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
(1)請從情與景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2)古人評此詩“一個‘嗟’字,自然蘊藉,寫盡了作者的復雜心情”,請結合全詩進行具體分析。
答案 (1)頷聯寓情于景。“河橋不相送”:與好友別離固已難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一種遺憾之情。“江樹遠含情”:想象送別情景:友人遠去了,唯江邊垂柳,臨風依依,惜別之情,無窮無盡,運用擬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
(2)一個“嗟”字,直貫篇末,渲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一寫惜別之情,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寫傷懷之情,為故人不得志而感傷。用孫楚、屈原的典故,借他們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寫對友人的撫慰與希冀,以龍泉劍終于被有識之士發現,喻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于憤懣不平中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
12.(天津市十二區縣重點中學XX屆高三聯考)閱讀下面的古詩,按要求作答。
清平樂 春晚
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 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注釋:①王安國,王安石之弟,為人耿直,一生不得志;②小憐,北齊后妃,擅彈琵琶,后常借指歌女。
(1)上片構想奇特,別開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藝術表現手法造成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2)有人說此詞“成一家風骨”“結筆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 (1)描寫了一幅夜雨過后,萬花凋謝,殘花遍地的暮春圖。比喻,將“滿地殘紅”比之美麗的宮錦被污,表現出面對殘春的痛惜之情;擬人,賦予禽鳥以人的感情,不說自己無計留春之苦,而是借鶯兒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饒有趣味;借景抒情,強化了傷春、惜春之情。 (只寫手法不分析不得分)
(2) 結句由傷春的琵琶聲寫到觸目皆是的楊花始終不肯飛入畫堂朱戶權貴之家,寄托了個人身世之慨,寫
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
13.(北京市朝陽區XX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詩歌,回答①—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