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哀嘆自己辛苦勞作的辛酸和無奈之情)。②“織”(或勞作情景)和“售”;織女機聲不停,通宵勞作,費盡
辛苦,才織得沙絹;織女們將精心制作的織物送到大戶人家去出售,結果換來的卻是富人的不屑與嫌棄。
(2)①對比。②前兩句將茅檐舍下紡織女的辛苦疲倦、體力不支,與錦繡屋閣中富家女的嬌憨悠閑作對比,
(以不眠與酣眠對比),后二句將“厭羅縠”的“吳姬”和貧寒的“織女”進行對比,同是不眠,人生卻迥
然不同。突出表達了作者的不平與同情。
16.(福建省寧德市XX屆高三教學質量檢查)古代詩歌閱讀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歲暮到家
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請從思想內容與藝術手法方面賞析兩首詩歌的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答案 相同點:兩詩都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都通過細節描寫刻畫母親的愛心,都選擇寒衣針線這一母
愛的典型寄托物來抒情。都運用了心里描寫手法,前者寫母親對兒遠行的擔憂,后者寫歸兒內心的慚愧。
不同點:孟詩把母愛比作春天的陽光,兒子如寸草,比喻貼切生動,又以反問句結尾,讓人思考小草怎么能
報答得了陽光的哺育,提升了母愛的崇高。
蔣詩則通過刻畫母子重逢的喜悅,用針線密,墨痕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用憐清瘦,問苦辛,寫出
母親對兒子的慈愛,又細寫兒子的慚愧心里,不敢訴說風塵的艱辛,直抒胸臆,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表露無
遺。
17.(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XX屆高三3月質量檢測考試)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尋陸鴻漸不遇
皎 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1)這兩首詩在內容和寫法上有許多共同點,請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
(2)賞析皎詩“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一句的意蘊。
答案 (1)兩首詩在內容上的共同點是①寓問于答,以答句包含問句,從第三者的回答中反映出被造訪者的
情況。語言精練簡潔,含蓄有味。②寓深切的仰慕之情于敘事之中,從“尋訪”和“追問”中可以看出。在
寫法上的共同點是都使用了烘托的手法,側面烘托人物形象,言深意遠。皎詩以菊花來烘托人物的逸致雅懷,
賈詩則用悠悠白云來烘托人物的高潔志趣。
(2)這一句寫茅屋的近處,有籬笆環繞,里面種著菊,現在已經是秋天了,仍未開花。 “秋來”點出造訪
的季節, “未”字點出本是開花的季節而花未開,說明是剛剛移居來種上的; “籬邊菊”則從側面烘托了
人物的逸致雅懷。
XX年1月更新
1.(安徽省利辛二中XX屆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齊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后,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注]①齊安郡,即黃州。此詩為杜牧受權貴排擠,謫任黃州刺史時作。
(1)詩題為“齊安郡晚秋”,詩中是怎樣表現“晚秋”的?
(2))頷聯和頸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