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注】 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頡(xié):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1)《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
答:
(3)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吟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答:
答案 (1)賦(2)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3)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解析 《芣苢》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此詩直敘其事,通過婦女們的動作寫出了采集野菜的過程,描繪了一幅其樂融融的勞動畫面。
2.(07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晴野望
王 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注]。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 氛垢:塵埃。
(1)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作簡要分析。
答:
(2)尾聯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答案 (1)分別是“明”和“出”。
詩人在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顯現出雨后“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2)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詩人才能看到農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靜態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解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村,雨后新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開頭兩句,總寫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空氣明凈清新,原野空曠開闊。中間四句寫周圍景色。郭門、村樹,遠近結合。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因為雨后水漲,與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后,青翠的山峰突兀而出,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更富層次感。最后兩句中,作者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動態人物,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