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將:豈。②紀:經營。
(1)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 ( )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后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2)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了什么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答:
答案 (1)de
解析 a項,全詩并未生動地描寫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情景,而是以描寫美好的人際關系為主,最后四句以議論作結;b項“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應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邊飲酒邊斟酌詩句”;c項
“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誤,應為披上衣服起來談笑。
(2)第一問: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情。
第二問: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出來的。
解析 本詩寫詩人移居之后,與鄰人融洽相處的情味。以“春秋”發端,說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樂趣。對作者來說,新遷南村,登臨勝地,更覺欣慰。除登高賦詩之樂外,更有與鄰人過從招飲之樂,忙時閑聚之樂。
17.(05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答: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
答案 (1)修辭方法: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