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2)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健行了
強烈的控訴。
9.(XX年上海市黃浦、嘉定區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韋莊
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散,揚子江頭月半斜。
注:金陵:指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非指南京。韋莊:唐代末年詩人。府相: 對東道主周寶的敬稱,其
時周寶為鎮潤州的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廳。此詩是詩人參加周寶的盛大宴會,有感而作。
(1)頸聯中“攢”字是個多音字,為其選擇正確的讀音,并結合詩句加以說明
a.cuán(聚集) b.zăn(積聚)
(2)沈德潛評此詩頷聯時說:“一用顛倒之說,頓然換境。”請你結合沈德潛的評價簡要賞析這一聯
(3)本首詩和《琵琶行》第二段一樣,都以寫“江月”作結,分別分析其作用
答案 (1)a,說明:詩句描繪的是雕飾精美的門庭內滿堂燈火,象是紅燭夜市一般的情景,用“攢”(cuán)
字表示燈火之多。
(2)本來神話中的仙境,人間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詩人卻倒過來說,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這樣
的“人間富貴家”。淡淡一語,襯托出周寶府中驚人的豪奢。
(3)白詩:用秋江月夜的寂靜,烘托出樂聲令人沉醉的效果
韋詩:寫出環境由喧鬧轉入寂靜:反襯出詩人內心的不寧靜。
寫景抒情:含蓄表達詩人酒闌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揚子江頭的“愁”懷。
一語雙關: “月半斜”之“半”,既是實景,又寓微言。唐王朝搖搖欲墜,豈不正是殘月將落。
10.(福建省惠安三中XX屆高三下學期預測)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問題。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參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注]①磧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②尋河: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去尋找黃河源頭。
(1)“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運用了多種手法,請列舉其中的一種,并簡
析其藝術效果。
(2)請簡要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運用擬人的手法。詩歌把無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動地描寫了在長安與家人見慣了的一輪明
月,此時卻掛在沙漠上,顯得有幾分愁慘,仿佛在對人垂淚一樣。
②運用主客換位的方法。詩人不說自己因對月思鄉而垂淚,卻反說明月對己垂淚。而自己的思鄉之念,已形
象地寄托于月亮這個物象之中。
③融情于景。“漢月”高照,“胡沙”無邊,遙相對應,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襯托出孤身一人在蒼涼
沙漠上行進的艱難。
④“費”字煉字極佳。詩人沒有直接寫沙漠夜行的困難,而用“費馬蹄”間接體現,“馬蹄”之“費”,明指
對馬蹄的磨損,暗含沙軟難行,足見行進的艱難。
⑤運用對偶的手法。兩聯對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義互補,上句“漢月”,下句“胡沙”,點明了月照沙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