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
柳宗元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注釋:①柑為橘樹一種。本詩寫于作者貶官柳州時期。②皇樹,即橘樹。屈原〈橘頌〉中有“后皇嘉樹,橘
徠服兮”之句。③三國時丹陽太守李衡曾想通過種橘發家至富,給子孫留點財產。
(1)詩中哪個字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情感?結合詩句分析頸聯中用何種手法抒發了這種情感?
(2)對詩的尾聯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作者希望橘樹成林,清姚鼐則說作者“恐見(柑)這成林也。”
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1)頜聯的“憐”字集中體現了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頸聯作者運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將橘花和橘實比作“噴雪”和“垂珠”,想象橘樹開花結實,生動而形象。“幾歲”和“何人”都承上文“憐”字而來,“憐”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現出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
(2)我認為作者希望橘樹成林。作者不論首聯中“新”、“遍”二字對橘樹嫩綠和茂盛的描繪還是頸聯對橘樹開花結實的想象,都表現了對橘的喜愛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親手栽種的橘樹成林;頷聯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憐橘和李衡謀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樣愛橘表現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潔的象征,渴望橘樹成林滋養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貶謫后消沉,堅守節操的體現。(我同意姚鼐所說的作者“恐見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貶謫于此,無論寫現實的還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襯出作者沉淪于此的落寞與苦悶,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對被貶謫的不滿之意。尾聯只是故作達觀語,表面說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滋味還能夠供養我這個老人的,實際是感傷自己迂謫時日已久,唯恐延續到黃柑成林,自己還能親嘗。)
17.(廣東省汕頭市XX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學質量測評(二))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晚次樂鄉縣
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1)詩的標題為“晚次樂鄉縣”,請結全詩內容,分析詩中是如何表現“晚”的?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案 (1)第二句的“日暮”,是時間的開始;中間“煙斷”(“木平”)的描寫,說明夜色漸濃;末句“夜猿鳴”,
直接拈出“夜”字回應篇首“日暮” 日暮鄉情,結束全詩。全詩以景寫情,動靜結合,以時間為線索表現“晚”
景。
(2)表現了詩人孤寂、凄涼的心情與濃重的鄉愁。入暮以后漸入靜境,猿的啼叫聲清亮而凄婉,此時此境,
詩人羈旅他鄉孤獨寂寞之愁,無盡的鄉思之情油然而生。
18.(河北省唐山一中XX高考模擬試卷(一))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金陵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祥興二年(1279),文天祥被俘押赴燕京,路過金陵時作此詩。
(1)首聯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2)“化作啼鵑帶血歸”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首聯將金陵的荒涼與身世的飄泊一并提出,為全詩定下悲涼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