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橘詩
【南朝】虞羲
沖飚發隴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離披漠北楸。
獨有凌霜橘,榮麗在中州。
從來自有節,歲暮將何憂!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二句寫嚴寒天氣,寒風自西北隴首呼嘯而來,朔雪直達嶺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寫風雪過處,樹木幾乎無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樹摧折,漠北楸樹凋零。
c.最后兩句寫中州橘樹從來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但歲暮來臨時也會憂心忡忡。
d.這首詩詠橘言志,在生動的描寫之后,以議論抒情作結,主旨突出,意蘊豐富。
②請簡要分析“獨有凌霜橘”一句中“獨”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 ①c(“但歲暮來臨時也會憂心忡忡”有誤)
②“獨”是“僅僅”、“只”的意思,與風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對比(或:反襯、襯托),突
出橘樹傲然凌霜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橘樹的贊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潔情操)。
14.(北京市東城區XX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一②題。
題 畫
李唐①
百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燕脂②畫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畫家,精于山水畫。②燕脂,即“胭脂”,一種紅色顏料。
①下列對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是一首題畫詩,類似的作品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第一句寫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實景錯落有致,畫面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嘆人們只對花鳥感興趣,對自然山水視而不見。
d.整首詩語言淺近,通俗易懂,抒發出作者內心的種種感慨。
②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慨,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 ①d(a《春夜喜雨》不是題畫詩。b 第一句描寫的是畫中的景致。c 第三、四句作者慨嘆當時的人只重富貴榮華,表達作者對社會風氣的不滿。)
②(評分要點:1.對詩人的思想表述清楚;2.結合詩句具體解說。)
15.(江蘇省徐州市XX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長安夜雨
薛逢①
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心關桂玉②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
當年志氣俱消盡,白發新添四五莖。
【注】①薛逢,字陶臣,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屢忤權貴,仕途頗不得意。
②掛玉:喻昂貴的柴米。
(1)本詩以“憂”貫穿全詩,作者的憂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容?
(2)作者在首聯中運用哪些方法來表現自己的百憂纏心?
(3)頸聯從哪些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答案 (1)生活的艱辛;命途的不順;生命的衰老。
(2)①通過描述滯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側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憂愁之久,內心無時無刻不被憂愁纏繞;②運用比喻手法,將“百憂”比喻為雨中生機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現出憂愁的煩亂紛雜。
(3)①視覺角度與聽覺角度。樹上集聚的早鴉,是作者所見之景;沉悶的鼓聲是作者所聞之景。②這些景
物凄冷蕭條,傳達出作者愁悶落寞的心情。
16.(XX年東北四校第三次高考模擬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