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黃庭堅②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③為骨玉為肌。暗香已壓酴醾④倒,只比寒梅無好枝。
淤泥解作白蓮藕,糞壤能開黃玉花⑤。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
注:①次韻:亦稱步韻,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②黃庭堅:才華橫溢,卻久謫川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③水沉:沉香木。④酴醾:薔薇科春盡開花,花單生,重瓣,白色或淺黃色,甚美麗。⑤黃玉花:水仙花的別名。
(1)請對第一首的修辭手法進行簡要分析。
(2)結合兩首詩說說詩人選擇水仙作為意象來寫的意圖何在?
答案 (1)詩人連用兩個比喻,說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寫出了水仙有的沁人的芬芳和晶瑩澄澈之美。
詩人用兩個對比,與酴醾比香突出水仙暗香濃郁;與梅比枝條為顯示水仙的柔弱。
(2)水仙擁有晶瑩澄澈之美和沁人的芬芳暗指詩人自己有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佳人流落小民之家指自己久
謫川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
2.(XX年吉林市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望 薊 門
祖詠
燕臺①一去客心驚, 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 三邊②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 海畔云山擁薊城③。
少小雖非投筆吏, 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①燕臺:原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這里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唐代的范陽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為中心,統率十六州,為東北邊防重鎮。它主要的防御對象是契丹。
②三邊:古稱幽、并、涼為三邊。這里泛指當時東北、北方、西北邊防地帶。
③薊門的南側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脈,帶山襟海。
(1)在開篇兩聯中作者觸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詩眼的作用?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作者為何產生這種感受。
(2)尾聯中作者運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終軍請纓的典故。請結合詩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 (1)“驚”。首先是因為軍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迭,可見軍營中號令之嚴肅;其次,是在嚴冬初曉、
積雪萬里的時候,作者遠望到在半空中獵獵飄揚高懸的旗幟,這種肅穆的景象,暗寫出軍營中莊重的氣派和
嚴整的軍容。邊防地帶如此的形勢和氣氛,自然令詩人心靈震撼了。
(2)詩人雖則早年并不如班超,可是見此邊營士氣,卻也雄心勃勃,要學書生終軍,向皇帝請發長纓,為國
立下奇功。(2分)末二句水到渠成地順應“客心驚”,結束全詩。
3.(XX年江蘇省姜堰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山 行 即 事
宋 王 質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
(2)本詩以“山行”為題,詩句中卻沒有一個“行”字,詩題與詩句是不是矛盾?請作簡要分析。
(3)請簡要理解“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的含義。
答案 (1)運用了擬人手法。(“想像”也對)由首聯浮云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
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